返回 菜单

[原创]哈哈~各位钓友们看我在湖里钓到啥鱼了?[参赛]

华夏猎鹰2012-07-23 20:59:47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浙江余姚 我们这里叫“拓扑”经常在岸边 狠少游来游去 一般都是呆在那里 很容易钓的不过现在已经没怎么看到了

很久以前

和我们这一个叫法。

很久以前

吹牛13,你多大啊?

很久以前

不知你沅江哪的?我453的

很久以前

这鱼很呆的,趴在水草上一动不动。我们这里的农村称呼此鱼——死人屌。

很久以前

这哥们你犯了两个错误哈,一个是观察不仔细粗心错误,还一个是常识错误!说你观察不理性是因为我上面文字说的很清楚了,那些个小黄骨鱼最后都放了的,除了那条浮水面上的可能是被钩钩伤了不怎么活跃外,其他都是在水桶底下,我本来想用左手(右手拿手机拍照)多抓两条拍照都没抓到!常识错误是,江湖里面这些白条一般只能长这么大的!

很久以前

你比他还要多条错误,自己不动脑子分析下别人说法是否正确就推波助澜随声附和,这样的不理性容易被人利用!整个帖子里也就你们两个这样!本文内容于2012/7/2423:44:16被华夏猎鹰编辑

很久以前

谢谢战友敢于反驳说真话,呵呵

很久以前

嗯嗯,战友说的很对,白条张不了多大的

很久以前

这个黑色的小鱼名叫:虎头鲨或虎头呆子,它就是吃了你的鱼饵也不动,得等你提杆的时候才知道。对水质要求很高,差一点的水都不行,喜欢把卵产在粘在石头或树根上面,肉非常鲜美,雪白,做汤更鲜。

很久以前

这个小的黑色的鱼名叫:虎头鲨或虎头呆子,不喜欢动,就算吃了你的钩还不动,长不大,这条就算挺大的了,喜欢把卵产在粘在石头或树根上面,肉极其鲜美,做汤炖蛋更鲜。

很久以前

40出头,50不到。 以下是引用934437085 在第44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凸凸宝盖头 在第16楼的发言:这个鱼长沙话叫磨砂嫩,木奶奶这个叫法,那可是俺给取的名字,当年俺从北方回老家,第一次捉这种鱼,没想到,这鱼还蛮凶的,一口咬着俺的手掌,傻了吧唧的不松口,直接上岸,俺脱口一句“奶奶的”,再后来这名就叫开了。这鱼的学名好象叫塘鳢。 以下是引用934437085 在第2楼的发言:第一种叫木奶奶用长沙话念。这鱼好笨的用手可以直接捉。我小时候见多了,一般在石缝内。是食肉鱼。我是沅江市的不知你哪的?吹牛13,你多大啊?

很久以前

我们当地叫“奶高”(音译),这种鱼对水质要求确实很高,小时候经常夜钓,用手电筒照,发现后,蚯蚓做饵,象钓青蛙一样钓这种鱼,一般都能钓到一、二斤。这种鱼肉厚剌少,味道鲜美,现在因水质恶化,当地这种鱼几乎见不到了。本文内容于2012/7/2513:07:58被城澳独钓编辑

很久以前

百科名片中文学名: 沙塘鳢 拉丁学名: Odontobutis obscurus 别称: 塘鳢、沙乌鳢、土才鱼、土憨巴、土狗公 二名法: Dark sleeper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 亚门: 脊椎动物 目: 鲈形目 科: 塘鳢科 属: 沙塘鳢属 形态特征  沙塘鳢又称呆子鱼、土布鱼、虎头鲨、桃巴痴, 体粗壮,头大而阔,稍扁平,腹部浑圆,后部侧扁。口大,上位,斜裂达眼中心的下方。上下颌具细齿。犁骨无齿,眼小,突出。背鳍两个,各自分离,各鳍均无硬刺。胸鳍大,圆形,尾鳍后缘稍圆,无侧线。体呈黑褐色,带有黄色光彩,腹部淡黄,体侧有不规则的大块黑色斑纹,各鳍都有淡黄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沙塘鳢喜生活于河沟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砾、石隙、泥沙的底层。泳力弱。冬季潜伏在水层较深处或石块下越冬,以虾、小鱼为主要食物。区域分布  沙塘鳢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水域。营养价值  沙塘鳢虽属肉食性鱼类,但其食物大多为小杂鱼和经济价值低的虾,池塘套养能明显抑制池中野杂鱼、虾的繁衍,有助于增加池塘综合效益。沙塘鳢历来被归在高档水产品行列,清明前后,菜花金黄,沙塘鳢体肥籽满,成为长三角地区餐桌上独特的佳肴。其含肉多、少刺、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39克、脂肪0.98克、钙0.42克,还含有磷、铁、维生素等。人体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一般鱼类,有滋补、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痔疮等功效。妊娠期和产妇多食有保健作用,与螺肉、河虾、竹笋、春韭共称为江南五大春菜名鲜。

很久以前

呵呵,东南湖的

很久以前

羡慕

很久以前

lz他兄弟

很久以前

这个鱼在我们那里叫木奶奶是没错的,不过是我们那的土话,普通话叫什么不清楚,我是南县的,以前常去鹿湖钓鱼,现在宁波这边发展好多年没钓过鱼了

很久以前

笋壳,清蒸很美味

很久以前

呆子鱼,小时候在河里游泳有时不小心还能踩到它。

很久以前
上一页3/6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