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木水库一般的淡水野生鱼类几乎全都有,但到单位二十多年都没有听说有人钓到乌鱼。不知是那一年起突然哄传有人钓到了一条像蛇一样的“怪”鱼,鱼头像蛇,满布全身的菱形黑色斑纹也和蛇极其相似。第一个钓到这种鱼的是个姓刘的女同志,用蚯蚓钓鲫鱼正起劲,忽然感到一阵大力传来,竿已弯成了弓形,激动地大喊:“老公快来,有大鱼了!”待鱼一出水面,刚看到头,第一印象是钓到了蛇,“哇呀!”一声恐怖地尖叫,连鱼竿都扔了,一阵风地跑到远离水面的高处,吓的浑身打颤,待她老公赶到,刘女士已是面如土色。她老公姓吴,也是个知识分子,平时畏蛇如虎,这时硬充好汉。战战兢兢地拿起鱼竿,“蛇”已钻入草丛里。此时只想尽快将线拉断,猛力一拉,“蛇”竟被拉出水面,初时头皮发麻,以为真的是蛇。待得定睛一看,该物又粗又短,鱼尾、鱼鳍、鱼鳃具全,明明是鱼那里是蛇?但大家都不知其名,权且叫其“蛇鱼”(此名被当地人一直援用至今)。
从那以后几乎每次都有人钓到这种“蛇鱼”,似乎突然之间满水库“蛇鱼”无处不在。我在北方见过此鱼,所谓“蛇鱼”实际就是乌鱼,东北的沼泽地和水洼里经常见到,东北当地人叫它“狗鱼”,用鱼叉、鱼笼常有不错的收获,南方人叫它“乌棒”,是一种凶猛鱼类,专以小鱼小虾为食。肠短刺少,剥去皮其肉又白又嫩,炒鱼片再好不过了。在乌木水库草多水深,鱼叉、鱼笼都不管用。开始大家不知以什么为饵,剖开鱼腹常见到未消化的小青蛙、小鱼、小虾;用来一试,数小青蛙的效果最好。小青蛙挂在鱼钩上一般不易死,往水里一放,小青蛙在水里一动一动的极易引乌鱼上钩。钓上的乌鱼一般较大,小者一、两斤,大者三、五斤,往往还有钓到七、八斤的。
乌鱼爱躲在草缝里捕食小青蛙、蚂蚱等小昆虫。被钓后拼命挣扎,折断鱼杆、断鱼钩、断鱼线、跑鱼的不计其数。肯动脑筋的人就使用整棵的罗汉竹或箭竹,去掉细竹稍,做成专用钓乌鱼杆:最细的竿尖也有筷子粗细,其韧性极好,钓上十斤的鱼也不会断竿;鱼线采用0.8-1毫米的多股的尼龙线;鱼钩用1毫米弹簧钢丝仔细磨成钩尖,弯成型再进行热处理,就成了一只漂亮实用的鱼钩;加上40-50克的大铅坠和一块浮力大的泡沫塑料,一根理想的钓乌鱼专用竿就作成了。
钓乌鱼最好的时间是在它繁殖的季节。乌鱼有护鱼卵护幼鱼的天性,春季乌鱼在水草丛中作窝产卵后一般不离开其左右,待鱼卵孵化成小鱼,也由其父母领着成群地外出觅食,直到幼鱼长到4-5公分可以独立生活才各自散去。在这期间乌鱼对其后代爱护有加,时刻不离地保护其后代。乌鱼的卵营养丰富,但绝不是随便可吃的美餐。遇有青蛙、昆虫或其它鱼类企图吃它们的鱼卵或幼鱼时,必定遭到它们的凶猛攻击,原想享受一顿美餐者反而成了乌鱼的美餐。利用乌鱼护仔的习性,将将鱼钩从小青蛙头颈处轻轻穿过皮肤,再将其后腿用结实的线绑在钩把上,使其不易死亡,又不会被乌鱼将小青蛙拖走或被水草挂掉,这时将小青蛙放入乌鱼孵卵的巢中或小乌鱼群里,小乌鱼的父母会视为对其后代的侵犯,将小青蛙一口吞下。待一感到鱼竿吃上了力即用力上提,不让其有钻入水草中的机会,一尾乌鱼就活蹦乱跳地上岸了。将鱼尽快取下,用同样的方法往往可以立即钓上另一条乌鱼。
待小乌鱼长到4-5公分时,已有独立觅食的能力,会各自散开,其父母也不再一刻不离地保护,转而大量进食补充育仔消耗的体能,这时天气已热,青蛙、昆虫等大量在水草间活动。乌鱼会长时间停在水草下面侯机捕食,此时钓乌鱼得换一种方式:将小青蛙挨着水草洞和水草边缘轻轻放下、提起,再放下、提起,反复多次往往引得乌鱼上钩,此时不可猛提竿,一猛提100%地跑鱼。乌鱼此时是先将小青蛙一口咬住,并不吞下,而是立即潜入水底,然后再将小青蛙猛然吞下,同时嘴里会冒出大团气泡,待水面大团气泡一冒起,即是扬竿的最好时机。只要是一斤以上的乌鱼一定能钓上来,跑掉的一定是半斤左右的小乌鱼或是小翘嘴鱼。我的邻居杨绍建患有气管炎,原也爱好钓鱼,因为动不动就喘成一团,无奈将钓鱼的爱好也放下了。到了钓乌鱼的季节已是春末,哮喘的毛病也轻了许多。
一到周末又碰上好天气,就四处抓小青蛙钓乌鱼,渐渐地钓出了经验,他钓乌鱼的全部装备是:一根钓乌鱼的专用钓竿;一个装乌鱼的竹编大背篓(老杨钓的乌鱼多,鱼篓装不下);一个装小青蛙小口袋(用尼龙袜改成的,既透气,又结实,取用小青蛙也方便)。老杨钓乌鱼只钓早晚,避过中午炽热的阳光,趁凉快边走边钓,见到有水草的地方就停下来在草缝、水草边反复用小青蛙引乌鱼上钩,在一个地方试钓十下、八下,没有鱼就换地方,钓到一、两条也得换地方。一趟少则十条、八条;运气好了一次能钓上二、三十条。老杨钓的乌鱼根本吃不了,就连邻居都吃腻了,一斤左右的小乌鱼一律就地放生,只留下大乌鱼 。县城的餐馆老板慕名专门上门收购老杨钓的乌鱼,老杨成了我们单位知名钓乌鱼的高手。
我长的胖,又爱游泳,受不了在大太阳底下长途奔波的劳累,自创了不同于他人的钓乌鱼办法:到了选好的钓鱼地点先撒钓鲫鱼、鲤鱼的窝子,马上下竿,这时钓上来的多半是小杂鱼。选大小合适的“麻参儿”(参-读can一声。“麻参儿”学名叫“麦穗鱼”,是一种像“白条”,但体形比较小的鱼,成都人叫它“万年参”,形容它长不大)作饵,将普通鱼钩钩住鱼背鳍前跟部;用20-30克的坠子,脑线长20-30公分;大圆漂。将其轻轻放入远离钓鱼的窝子但又能看得见的水草旁边,你就可以一边钓鲫鱼一边等乌鱼上钩了。等甚么时候见不到浮漂了就是有鱼上钩。从浮漂的位置就可以看出上钩鱼的大小:浮漂被拉到水草里就是一斤以下的小乌鱼;浮漂被远远地拉到水库中间就一定是分量不轻的大乌鱼了。这种钓法比老杨钓的少,但免去了终日奔波之苦,较轻松,而且可以兼钓鲫鱼、鲤鱼,往往可以双丰收。
更妙的是还可有足够的时间下水游泳。当然,这种钓法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比专钓乌鱼的收获少(一般不超过七、八条,其成绩不能和老杨比);二是由于钩小,乌鱼会将饵连同鱼钩、鱼线一口吞进肚里无法取出,只能将线剪断,待回家剖肚取出,得多准备几付钩。三是常常想钓乌鱼却钓到翘嘴鱼。不过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小青蛙被人们大批捕来做鱼饵,想想我放过了许多青蛙的性命,使它们得以生存,对我的收获也是感到满意的。
坐沙发~ 谢谢楼主
野生乌龟压根就没见过,估计钓也白钓!没乌龟啊!
原帖由 浮雲 于 2010-9-29 16:07 发表 [attach]555352[/attach]野生乌龟压根就没见过,估计钓也白钓!没乌龟啊! 兄弟,人家楼主说的是钓乌鱼,你怎么看成乌龟了呢。
乌鱼长什么样子啊?
蛇鱼?难道楼主也是广昌的?
学习了。谢谢楼 分享
楼主啊,小鱼也是有生命的,以后建议片二片大腿肉做饵嘛
钓乌鱼最好的时间是在它繁殖的季节。乌鱼有护鱼卵护幼鱼的天性,春季乌鱼在水草丛中作窝产卵后一般不离开其左右,待鱼卵孵化成小鱼,也由其父母领着成群地外出觅食,直到幼鱼长到4-5公分可以独立生活才各自散去。在这期间乌鱼对其后代爱护有加,时刻不离地保护其后代这时候应该禁渔的 。
实在是高,难啊,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