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接触悬坠钓以后,就开始对灵钝、调几钓几等一些专业理论有了初浅认识。无论是在网上还是杂志上,每逢看到这些字眼,总忍不住要多看几眼,以期能找到一些有用的知识,能被我实际运用到钓鱼实践中。但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失望的,一部分作者长年在杂志上介绍悬坠钓,讲的都是基础性的东西,具体细节讲得很少。一部分作者却总纠缠在一些虚拟的细节上长篇累牍,细细读来却总象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特别是在读到诸如“一拖一触”或“一悬一触”等此类的分析文章时,大多都说这是悬坠钓法“比较灵敏的钓法”,从而对这类调钓方法推崇备至,反复研究讨论。但笔者看了却如骨梗在喉,有些心里话不吐不快。
臆想状态中的“一拖一触”从书面的解释是:悬坠钓组经过精心的调整后,双钩在水底的状态是一饵拖底,一饵轻触底。但笔者总的感觉是“一拖一触”等调钓状态的理论分析讨论,如同当初讨论“归零点”、“浮标灵敏点”这些概念一样,编织着华丽的“皇帝的新衣”,没有任何现实意义,更谈不上对学习悬坠钓者能带来多少水平上的提高。笔者且单就“一拖一触”从调到钓,从假想到实用方面作个简单的分析,看看到底有多大实用价值。
首先,我们从野钓的角度来看“一拖一触”。野钓的鱼情是很复杂的,有大有小,有快鱼有慢鱼,有上层鱼有底层鱼……野钓的地势是复杂的,有沟坎、有草丛、有水对流……单从“一拖一触”来讲,主要是针对底层摄食的鱼(姑且不定是哪种鱼)。这时候如果想要做到“一拖一触”,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①如何保证水底一般平?②即使水底一般平,在不断的钓鱼过程中,会有很多鱼饵铺向钓点,也会造成不平,是否也会影响达到“一拖一触”状态?③钓的时候,会引来群鱼在窝内觅食,如何保证鱼鳍的扇动不会影响“一拖一触”?④自然界的水体受温度影响,会发生对流现象,水中还有暗流等,如何能保证这些不影响“一拖一触”?……
不用多问,仅要想达到上述的条件,每一竿到底后,双饵都是呈“一拖一触”的灵敏状态,都如同天方夜谭。
我们再从野钓的另一角度来分析。野钓的鱼往往是大小不等,花色不一。钓大鱼时,即使钩坠都躺在水底,大鱼也照样吃,而且吃的警惕性较低,都是大黑标。这样的标相对哪位钓友来讲,都是求之一得的,看得清,看得准。而野外的小鱼吃钩,往往也都是大动作,特别是翘嘴、小白鲦等,钓这些鱼也不需要你调成“一拖一触”。一般只有鲫鱼的吃口丝文一点,但笔者与周边钓友的经验都是无论你调得是略灵敏,还是钓得略迟钝,都不影响鱼吃钩,它们给的浮标信号几乎都是往下顿一点,或者是往上送一点再下顿。这个时候我们无法看清水底下双饵是“一拖一触”还是其它状态,仅从能够很好地上鱼这点来看,是否“一拖一触”状态并不重要。
有人讲了,野钓的时候达到“一拖一触”太难,也没有必要,那竞技中用得多一些吧?这一问就问得太好了!悬坠钓主要就是应用在竞技池中的,那么这种“一拖一触”的状态,玩竞技的应该是很熟悉且常用的吧?笔者玩竞技钓时间虽不长,但旁边的高手多,得到他们的一些指点,不妨从竞技池中的鱼情来分析一下“一拖一触”。
有些比赛池中放入的鱼是没有经过反复钓放的,这种鱼情与野钓时没有什么区别,仅是池底相对要平一些而已。所以这里不列入分析范围。大部分专业竞技池中的鱼都是经过反复钓放的。从大的方面来讲,竞技鱼池中分为混养鱼和对象鱼。混养鱼中要么就是生口大体型鱼,吃口猛,动作大,这时候一般是调高目钓低目(如调8钓2);要么就是猾口慢鱼,这时候一般采用的是调几目钓几目(如调4钓4)。极少有人调4钓2,或者极少出现“一拖一触”状态,因为钓混养生口鱼时,饵的比重大,搓一个大饵团和一个小饵团下去,对浮标的钓目影响比较大。这个过程中饵还需要快速雾化,浮标逐渐上升,要想稳定在“一拖一触”状态下,很难做到,也没有必要去刻意去做,因为鱼情很快。在钓慢鱼时,我们就得讲究精心调钓,往往采用调几钓几的方法。原因是鱼慢,大部分都是涮口,这时候如果采用“一拖一触”、“一触一悬”的所谓灵敏状态,浮标反映出的信号比较多,且杂乱,不易准确抓住吃口信号,所以大部分的钓手都采用调几钓几,用长子线双饵躺底钓法,把一些涮口、蹭线等虚假信号过滤掉,抓入口的有力小动作从而上鱼。
钓竞技池中的对象鱼,其实与钓混养差不多,只不过是更加精细一些而已。拿最常见、常钓的鲫鱼来讲,主要分为生口快鱼、猾口快鱼、慢猾口、糗鱼。钓快鱼时,必须钓浮才能打出速度。而钓慢猾鱼可以钓浮,也可以钓底。糗鱼必须钓底。而钓慢猾鱼时,如果采用钓灵敏,这对钓手看口的能力要求非常强,一般是在口很轻或虚底时才被动采用,大部分的情况是采用调几钓几。
综上而言,“一拖一触”的臆想状态不仅在现实中很难实现,而且并不是很实用。因此,作为众多钩饵料在水底状态中的一种,“一拖一触”状态,只要在心中对其有所认识就行,千万不可按图索骥,每每钓鱼,均以“一拖一触”为准。起码水中的鱼是不认的,鱼一看是一拖一触,来一口,不是一拖一触,就不吃,哪有这样的道理?影响鱼吃饵的因素很多,决定能否被钓上来的因素也很多。例如在竞技钓中,对口的饵料鱼吃得就实在些,子线软、细点信号就给得真实一些。而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决定钓获量的,理论起不到决定作用,也不能拘泥于某种调钓状态。人是活的、鱼是活的,所以要采用的钓法也是丰富多样的,“钓无定法,适者为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没听过谁说:“钓有定法,一拖一触为佳”等等。所以钓鱼的这些大活人千万不要被那些理论这泡尿憋死了,只有活学活用,才能钓好鱼。
“所以钓鱼的这些大活人千万不要被那些理论这泡尿憋死了,只有活学活用,才能钓好鱼。”——此乃真理也。
说的也有道理啊,野钓还是钝点好,特别是钓大鱼
只有活学活用,才能钓好鱼。”——此乃真理也
各说各的 各有各得理
学一学摒弃“一拖一触”的臆想,谢谢楼主转帖分享。
楼主说得很有道理啊,学习!
当头一棒 醍醐灌顶啊 楼主高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