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钓收获大黄颡
10月8日,农历九月十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俗话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今年的寒露恰逢月全食奇观,“红月亮”在全国精彩上演。毛虾手机拍照实在不给力,还是奉献两张给大家看看。
手机拍的照片实在看不下去了,借用朋友圈里一个专门搞摄影的朋友拍的照片吧,当晚错过精彩时刻的朋友们可以饱饱眼福了。
10月9日凌晨,两点多钟就醒来了。不知道为何,打开手机后,接着睡,然后到了例行早起的5:50分,天边晨曦初现,秋高气爽的征兆不言而喻。
依旧是3.6米的悦钓鲤,依旧是蚯蚓作钓,依旧是钓3米深水,依旧没有打窝,一切都围绕着简洁、快捷展开。浮漂都是调好的,到达钓场只需要上线组、挂蚯蚓即可。
浮漂使用的是17目软尾漂。因为钓的比较深,从蚯蚓入水到浮漂就位,大致需要5到6秒钟的时间。除了翘嘴、红尾的截口,蚯蚓都能顺利到底。不同的是,钓点情况特别复杂,刚开始看不清浮漂,将蚯蚓抛在往常钓位右边,水浅不说,提杆就挂底,还是挂在石头上面,几经折磨,双钩的钩门被拉开。
浮漂第一次下沉,黄颡一条。说来也怪,这里钓鱼,其他地方就没有这么多的黄颡,不知为何。难道黄颡喜欢在深水区聚集?1米多深的地方鲫鱼多,到了3米深反而没有鲫鱼了。
这条不是很大,估计在3两左右。我专门查询了一下,黄颡的生长速度很慢,能够长到这个个头,都是6年以上的了,特别是野生水域的黄颡生长更慢。
湖叉里长满了水葫芦,连管理者都看不下去了。最近趁着天气晴好,水葫芦这种外来物种长势很猛,一旦蔓延开来,不但影响水质,还会与水生物争夺营养。看着水面上漂浮的水葫芦,应该是他们组织人绞碎的。
宁静的早上,万物寂寥,风平浪静,只有东方的旭日,为水面洒上满湖的金黄。
弯弓来袭!提杆伊始,以为是鲤鱼,慢慢地,就感觉不像了。鲤鱼是水下绝对不会毫无章法地扑腾,它总是会执著地朝一个方向发力,这条鱼不同,力量很大,看得出是使出了全身的劲,然而,却是在水底下瞎折腾、乱扑通。
原来是大个体的黄颡一条,这么大的黄颡,还是第一次钓到。
肥鼓鼓的肚皮,金黄的色泽,甚是漂亮,重量在半斤到六两之间了。
此地钓鱼,如果没有碰到翘嘴或是红尾,心里会相当失落的,如同是和它们相识依旧的老朋友,如果不见个面、喝杯茶、聊聊天,心里总会过意不去。这不,正想着它们呢,就来了。
是条红尾,吃钩一点也不猛了,一目的下顿,差不多用了两秒钟的时间,这与7月份它们的性格,完全是格格不入的。时间改变了一条鱼,温度决定了他们的性格。但是,一旦出水,它们又会恢复暴躁、烈性的一面。
绝对的正口,鱼钩就挂在上嘴唇正中间。红尾性子烈,今天钓到的鱼,回家之后只有它“翘”了。
白玉的相貌,流线的体型,配上半片红色的尾鳍,大自然的万物才是最好的设计师。
翘嘴来了,这条还不小。这个季节上的翘嘴,普遍比夏天的要大,况且又是钓底,看来下次需要钓浮试试看。
在早上阳光的照射下,翘嘴通体泛着金光,在红色的“星光大道”上,熠熠生辉。
按照惯例,钓到7点10分收杆。今天黄颡比昨天的要大不少,重量也在昨天之上。
总重1.64斤,其中黄颡立功不小。
放在盆子里,五条鱼差不多就把盆子装满了。翘嘴和红尾用盐腌制之后,略微晒一下,去除水分,放在冰箱冷冻起来。至于黄颡,新鲜的正好做菜,中午儿子的碗里又会多上一道美味的鱼。
【拍摄参数】
最后还是那一句老话:洞庭毛虾感谢您的支持!
坐坐沙发
鱼不在多 在精品
不错,支持了
满分支持毛虾了
多谢大哥
赞一个!
呵呵,谢谢鼓励
扫黄成功 支持毛虾
多谢大哥的支持和鼓励
谢谢,毛虾感谢njsxwcx
收获不错,分析的也不错,支持了
满分支持老乡 下班了
谢谢老朋友
谢谢水落石出大哥
这么早就下班啊,我们要到5:30,你可以去钓鱼了
你哪的翘嘴不错啊
继续啊 不彻底消灭不罢休
大队长搞定,厉害
恩,确实不错,就是没有时间钓鱼啊
一定听大哥的话,坚持杀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