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鱼趣小的时候我就喜欢钓鱼。第一次迷上钓鱼是小学三年级的一个暑假。记得那天吃完早饭,爸爸妈妈上班去了,我闲着没事,就出门找小伙伴儿玩去了。几个8、9岁的小男孩儿聚在一起,淘气起来可不是盖的,每次在谁家玩完离开的时候,谁家就是一片狼藉。大人下班回来的时候,就会板着脸训斥一通。后来我们就在外面掏鸟窝儿、弹玻璃球、摔四角纸片和黄泥、玩弹弓……,那天我们在烈日下玩的口渴,就去水房喝水。偏巧看守水房的老大爷没在,我们就水房里里外外的开心的打起了水战。玩的正热火朝天的时候,老大爷回来了,一看我们把他的岗位弄得乱七八糟、不成样子,当即火冒三丈,举着扫帚把到处追我们。小伙伴们都是机灵鬼,见势不妙,立即作鸟兽散,还边跑边回头对着怒发冲冠的老大爷皱鼻子、吐舌头做鬼脸儿。老大爷追不上我们,气的在我们身后直跺脚,喊着:“等你们家大人回来的!这帮小兔崽子!”硝烟过后,我们重新聚在一起,没地方可玩了,正无聊时,不知是谁突发奇想说:“咱们钓鱼去吧?”当即引起几个小脑袋瓜儿凑在一起的热烈讨论。经“小常委会”兴高采烈的研究后,一致通过,必须钓鱼!今天要是在这一带继续玩下去,容易被老大爷逮住,后果是屁股开花。于是我们就去当时的一个小伙伴家偷他爸爸的钓鱼渔具。因为我们是一群一穷二白的纯“无产阶级”,只能干这个勾当,在这里奉劝各位渔友,现在谁家里若有这样的男孩,一定要把自己的宝贝渔具严加看管起来,否则能让你欲哭无泪!当时我们只偷到鱼线、鱼钩和蚯蚓盒。鱼竿的目标太大,容易被发现,没办法只能用稍微直一些的柳树枝当鱼竿。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几个兴高采烈、叽叽喳喳、连跑带闹的就奔四五里地外的一条小河去了。到了河边,一个有点经验的小伙伴儿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副钓鱼的“家伙”,一个不到1米长的硬柳条前端系上50公分左右的鱼线,鱼线的最下面是一个独钩,连铅坠儿都没有。钩上安装蚯蚓,我们就光着脚丫,挽起裤脚站在半腿深的水边钓水草丛中的空隙。这种钓法有个要求,就是不要使鱼钩到底,就在半水中悬着,而且要不住的轻微上下抖动鱼饵。别说哦,这种钓鱼方法挺有效的。当时我们垂钓的水深也就60公分左右,水清澈见底,水中蚯蚓的抖动也清晰可见。我们那时还怀疑说这能行么?谁知抖动不到20秒,只见鱼饵边上倏忽间从水草丛中冒出一个小黑影,我们立即屏住呼吸,不错眼珠的盯着这个神秘的家伙,观察它到底要做什么?这个约有十公分长的黑影围绕着抖动的蚯蚓稍微转一圈半圈儿的,就一口吞下,我们立即提竿,一尾活蹦乱跳的“小老头鱼”就被我们钓上来了。当时我们没有现在的鱼护,也没有鱼桶什么的装鱼的工具,只能把水边的柳树细枝折断、去皮,只留树皮中的白色硬枝约30多公分的长度即可。把钓上来的“老头鱼”用树枝从腮部穿过,鱼嘴穿出,这样小“老头鱼”就被穿在加工好的树枝上了。我们就随手把它放在腿边的水里,因为有树枝和水草的牵绊,它也逃不远,我们就兴趣儿盎然的钓下一条“老头鱼”,它挣扎一会,累了也就消停了。再钓上一条,如是操作,往复循环,喜笑颜开,乐不可支!偶然间谁要是钓到一条稍大一些的“老头鱼”,就会得意的和其他小伙伴“炫耀”一番,其他人则撇嘴以示自己会钓到更大的。往往一天下来,每人柳条上穿的满满的都是活蹦乱跳的“老头鱼”,有时一人就能钓到两三串儿。每次都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我们几个淘小子才兴高采烈的拎着鱼往回跑。有时天气热了,我们就光着小腚在水里洗澡、打水仗,腿上有时贴到蚂蟥就用鞋底儿拍,等它缩作一团就揪下来放在手里,一会儿把它拉长,一会儿把它搓成团,变化无穷!玩的眉开眼笑,开心的笑声洒满河水!自那时以后,我就迷上了钓鱼,只要有时间就去钓鱼。渔具也从简单的树枝演变到2角钱一根的长竹竿,再后来就变成了玻璃钢杆、碳素杆;鱼漂也从在鱼线上绑泡沫块到后来的气门芯插鹅毛,到现在的巴尔杉等;钓鱼行程也由当初的蹦蹦跳跳的步行到后来的自行车、摩托,一直到现在的汽车……儿时的记忆充满了欢声笑语,钓鱼也成了我终生不悔的爱好!——谨以此篇文章献给我快乐的童年和钓鱼之家的钓友们,愿与你们同乐!!1、为了说明帖中内容,今早特意去钓了一条“老头鱼”2、今早的钓位3、为了说明怎样串鱼,柳树枝尾部要留有部分树杈,防止“老头鱼”滑脱逃跑4、我们这里俗称的“老头鱼”,不知道其他地方的钓友怎样称呼这种鱼?5、现在的渔具比儿时先进多了,这只是我装备的一小部分。呵呵!
沙发??????
不错,老头,你小心了,老头鱼没见过
明天补分!分给力
抢占前排了
还真没见过这鱼。
不错啊 得支持
晚到一步 坐板凳
支持下
渔夫是东北的吧?这鱼东北就这样叫,但是哪头不能吃,
过程太少.
图片不怎么清晰.
文采还是不错的.
海竿还是轻松些啊。
不错
就1条鱼啊
钓钓小鱼是很惬意的事情
这鱼没见过
写的挺有趣的!美好的回忆!
我们这边今年才有这老头鱼。刚发现时还不认识呢,
没见过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