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天5月24号,星期二,天高云淡,气温在30度左右。早晨7点半就骑着摩托车直奔沅水河边。这次去的地方稍远点,距县城约有三十几公里,其中有段路正在改造,不好走。故在途中多花了点时间,走了一个多钟头,到达目的地时,已是艳阳高照,九点钟了。上午甩竿的那个钓位,水且流,又有点挂底,仅上了一条蓝魛尾。所以下午又换了一个钓位,水流较缓,也只上了一尾红尾翘。没准备钓夜鱼,下午5点便打道回府了。一天就上了两条鱼,一翘一魛,都不大,故垂钓过程不必细表,浏览渔图便知晓。
这次去的沅水河段称交溪,距大伏潭水电站有30多公里,河阔水流。耳闻此处有人用炸弹钩挂糠饼打底钓,
曾多次钓上十多斤重的大鱿鱼,至今疑惑不解。鱿鱼属上层鱼,怎会沉底寻食?用糠饼饵在水库钓底也从未上过
上层鱼,个中缘由不得面知。是不是水生环境改变了鱼的习性呢?常言道:一方鱼一方饵。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河对面那个村子叫富家湾。顾名思义,河边有一个大河汊,约有二、三个蓝球场那么大,平坦水又不流,听当
地人说经常见有大鱼翻浪,而村里人又不放网电鱼,是个好钓点。但往返不方便,过河要坐船,骑摩托车难以前往,
钓友们心仪已久,但至今还没有人到那边去垂钓过。
钓位上游景观。去年十月第一次来此垂钓,在图中凸出水岸的那个钓位,钓了一条两斤半重的乌鳊,至今记忆
犹新。不过那个钓位有点挂底,水且流。如想将钓饵掷在钓位的正前方,须在抛竿时向流水上方45度角甩竿,待饵
沉底才刚好流落于钓位的正前方。
钓位下游景观。在野河垂钓的旺季---7、8、9、10几个月,这里的钓位远道而来的钓友很难占据,基本上由当
地村里的年轻人或附近(5、6公里)镇上的钓友全天候安营扎寨,人去竿留,互相照应。因为此处一年中总要上那
么几条大家伙,大家均想大物临头,出现奇迹,有如买彩票一般,谁都要想中头彩。如果去浏览本人《沅水河钓点
图》帖就可以看到去年当时的壮观场面。
一支腰鼓队路过,看上去是到村里哪户人家去为老人祝寿的。个个兴高采烈,花枝招展。队伍中有许多是上了
一点年纪的中老年妇女,从其笑容可掬的脸上,衬映出内心的喜悦。实际上,生活中快乐的形式很多,就看你是否
愿意去积极参与和感受了。垂钓就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人们习惯称由水泥铺面并稍宽敞的道路为马路。但现今在路上行驶的都是汽车,没有了马的踪迹,这是现代文
明的象征。上图由一马夫牵着一匹马从道上蹒跚而过,不由地让人遥想到古代人们的生活交通景象。如果将此遥想
再拓展延伸开来,那时的人们垂钓又会是怎么样的呢?斗笠、蓑衣、竹竿、麻线、土钩---或许是这样吧!
今天就钓了这么两条鱼,一魛一翘----那魛是上午钓的,翘是下午钓的。纯野河垂钓,运气好时可能惊喜交加;
运气一般时可能获一、二斤鱼;不好时可能无功而返----或空军,或获一两尾小鱼,是家常便饭的事。不像在水库、
池塘垂钓,经常盆满钵满。纯野钓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这可能就是纯野钓的魅力所在。所以说,野河垂钓是抒情
诗,是写意画,是渔者征服自然的歌!
(二)
昨天25号,风和日丽,又去了《夜钓沅水河》帖中去过的那个钓点夜钓。天黑之前(下午3点至7点半)上了两尾红尾翘嘴和一尾小蓝魛,夜幕降临后,风大且气温低,一无所获,遂8点半便收竿打道回府了。可昨日下午4点半发生了惊人的一幕,至今记忆犹新。当闲寂无事在离钓位稍处远溜达时,忽闻铃儿聒喧,发现一根海竿须臾低头成大C形,大有被折断之势,待疾步前来提竿时,却竿复如初,虚惊空喜一场。可能是大物到此巡游,运气好于渔翁,溜之大吉而去了。暗思衬,常来此蹲守,与大物可能后会有期吧。
帖图附下,老钓位,不再赘加文字。
后话:此帖从前天晚上开始编写,昨晚又继续,直至今天一早起来,又开始续写渔帖,现在总算是完成了。编辑图片,续添文字,笨手笨脚,像鸡下蛋似的,先后磨蹭了五、六个小时才告罄,真有点年富而力不强的感觉。但出于对垂钓的热爱及《钓鱼之家》的牵挂,还得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呀。
皤翁的帖子就是好!生活气息浓厚,生气盎然,令人向往。好贴!赞一个!
垂钓是一种生活,当我们的生活融入大自然,便有了生活气息.
生活气息浓厚,生气盎然,令人向往。
图文并茂,好贴!
谢谢分享。。。。
钓鱼重在娱乐 参与
一翁兄的翻版玩的是出神入化,不错不错,看着过瘾
民俗民风,美不胜收,锣鼓一响鱼儿都躲起来了?
超凡脱俗,精美图文!
好地方啊世外桃源啊这羡慕楼主,有这般好地方钓鱼,
不在于渔获的多少,而在于那份不确定的期待!
写的好,这个要顶。
新手上路,老手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