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怎么理解台钓钓组的灵与钝

沂蒙小A哥2013-09-25 20:28:18

玩台钓的朋友对于台钓钓组的灵与钝是不会陌生的,台钓界也一直存在着“灵、钝”的争议。我以为台钓钓组关于灵与钝的调整一切都是为了控制钓组在水下的状态。控制了钓组的状态,也就自然可以对不同的鱼情水情有了随机应变的主动权,这才是“灵与钝”根源。我们就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方法遵循基本的规律,从调漂技术对钓组进行如下的调整。

通常,我们对灵敏的理解是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动作做出迅速反应。迟钝,当然就是反应慢。但将灵钝移到钓组上就复杂了,因为除了解释浮漂,还必须兼顾钓饵状态。

调漂时,漂尾浮出水面的目数多,称调灵;调目越少则越钝。而在钓的时候,浮出水面的目数少,称钓灵;钓目越多则越钝。调的时候钩上没有钓饵,露出水面的目数多是因为铅坠的重量轻。如果加一个很小的外力或添一点铅皮,漂尾就会下沉,这时说他灵敏谁也不会反对。可有些浮标加一点或减一点铅皮都没有反应,再称灵敏就勉强了。浮漂调的低,比如7目调3目.2目,表明铅坠的重量大,稍加一个外力或添一点铅皮标尖就会下沉,而这在调6目或5目时是反应不出来的,因而,把标尖调的高和低定名为“调灵敏和调迟钝”是值得商槯的。

认识悬坠钓组不宜在调目上比较灵敏与迟钝,应该从钓组的全部内涵去理解它,至少不能撇开钓目与两饵状态的联系。灵敏与迟钝的实质是钓组在一定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并被鱼的咬钩动作所反映的浮标运动规律。

但钓目就不同了,钓目越多越迟钝,这个“多”是针对两饵状态说的。7目浮漂调4目,既说不上灵敏,也说不上迟钝,而钓目取5目则意味着水线长度的增加.铅坠与水底接近,子线弯曲,两饵重量完全被水底承担;改为钓6目后,铅坠与水底更加接近了,子线卧底,两饵失去重量,浮漂也没有反应。这种状态下,鱼咬钩必须拖动铅坠才会出现鱼汛,浮漂则失去了反应微弱外力的能力,故而称之为“钓迟钝”。如果将浮漂下移,钓1目,则水线缩短,浮漂的上浮力就得到充分体现,即使不能将一颗饵提离水底,至少也会把短子线拉的更直,并使沉于水底的一部分饵重转移到浮漂上。若饵重继续减小,导至浮漂的上浮力把短子线钩提离水底时,鱼触饵的细小动作就会在漂尖上反映出来。两相比较,调1目显然比钓5目灵敏多了。

钓组是灵敏好,还是迟钝好?如果鱼情未知,应该是始于不灵不钝,然后才有偏灵偏钝的变化。当然,一出手就钓灵或钓钝,而后再调整也不是不行,但在鱼情未知.鱼的咬钩规律还没有被完全掌握的前提下就采取极端的手段,未免太草率了。不灵不钝是指长子线钩拖底.钓饵卧底.子线前段平底.整体成低垂的跨步,而短子线是垂直的.钓饵触底。钓饵重量的一部分由水底承接.一本分被浮标的向上牵引力所平衡。这时,浮漂上调目与钓目之差就相当于高低两钩间的距离。如空心软尾漂调4钓2,两目约2.2厘米,两钩距离是2厘米。实心标尖出现后,调目与钓目的距离增大,如标尖长13目,调7目钓4目,钓目与调目之间相差4.2厘米,但两钩的距离仍然是2厘米。同样饵重将实心标尖压下3目时,短子线仍然保持直线,只是长子线的弯曲度增加了,所以,使用实心标应将两钩的距离稍稍拉大一些。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坐在沙发上慢慢看!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学习!

很久以前

学习学习。

很久以前

学习了。

很久以前

不错不错,谢谢分享,学习了

很久以前

感谢分享,学习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认真学习!

很久以前

收藏之!

很久以前

不错,是原创 吗?如果转帖记得备注哦

很久以前

慢慢看,认真学

很久以前

感谢分享了

很久以前

我会好好学习啊

很久以前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很久以前

感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话说看过呢但感谢分享!

很久以前

顶上一目咯。

很久以前

坐下慢慢看

很久以前
1/4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