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浮标使用解密

江湖伏大爷2014-10-06 08:58:07

浮标产品现如今已是花样繁多,但在最开始的10年只是“达摩”一枝独秀、“水之峰”遍地开花的局面。这种手工制作的浮标尽管材质不同,但将孔雀翎或芦苇剖开、再一片一片用刀削出需要的形状,然后合起来,插入现成的玻纤棒再用胶粘住的加工工艺其实并不复杂。然而同样的浮标,有的一翻身就站稳了,有的则摇摇晃晃把应该表现为向上的鱼讯过滤了,其间的差距远远比看上去复杂得多。随着实践的深入,钓鱼人发现:一支完美的浮标应该在造型、脚和标尖的关系上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否则浮标就没有个性。 玻纤脚浮标:在共性中强调个性浮标的脚只有一个功能,就是插入浮标座,与钓线连体。体现在早期浮标上就是:不管标身采用什么材质、不分贯通与不贯通,都是一律用玻璃纤维棒作标脚。现在,我们可以因为浮标标脚的长短、粗细和轻重去判定它适合哪种钓法,但10年前都是按照调4钓2、搓饵钓底来认识它的。拉饵术出现之后,我们对浮标的认识改变了:首先是标身太长,使钓浅受到限制;其次是玻纤标脚的细和软影响浮标翻身;再就是标身浮力与重心失调,造成动作的夸张或隐蔽。于是围绕着标身造型和标脚对反映鱼讯的影响等问题,就有了一场浮标的变革。 脚在浮标的运动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且看如下3支浮标在拉饵打浮时的表现: 1.芦苇“仙水”0号,标身长120毫米,肩宽5毫米;贯通型细碳脚,长50毫米;实心标尖,长110毫米,8目。它用于击底时不管调5目还是3目,翻身后几乎没有阻力就站直了,此时标身顶部露出水而约l毫米,然后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接着以大致相同的速度下行到钓目。期间下行到调目的速度比较快,由调目到钓目要稍微慢一些。用它打浮,翻身速度没有变化,但浮标与坠的距离短了,站直后的停顿时间相对缩短。如果鱼在这个当口儿咬钩,则浮标至少有3种表现:(1)停顿延长;(2)由站直变为倾斜; (3)迅速下挫。只要不是眼钝手慢,这3个动作是可以抓得住的。然而,这种瘦身而作“两沉一浮”(何蔚蓝语,“两沉”指标尖和标脚,“一浮”指标身)设计的浮标都有下挫快的特点,并因标脚细长而形成较强的下行惯性,所以标尖下干亍中出现的停顿非常短促,动作稍慢或稍一迟疑就滑过去了。用这种浮标打浮,没有敏锐的眼力是抓不住信号的。为了使瘦身细长脚浮标在下行快的同时克服停顿信号弱的缺点,许多钓手经过对比后多采用剪去实心标尖,换上空心标尖,使浮标结构变为“两浮一沉”。这样浮标的整体浮力增大,标尖下行速度放慢,停顿和下挫都容易抓住了。 2.芦苇“水之峰”1号,标身长140毫米,肩宽6毫米;贯通型玻纤脚,长55毫米;实心标尖,长130毫米,7目。玻璃纤维的特点是软,捏住标脚将浮标作水平方向的上下抖动,“水之峰”比“仙水”晃动得更加厉害。两支浮标外形和结构一样,但打浮的不同是软而长的玻纤脚翻身迟缓,站直后高9毫米,染成红色的标顶露出水面,说明加长的标脚对浮标的浮力没有影响。之后标尖缓慢下行,降速均匀,在两钩无饵调4目、拉饵钓2目的情况下,凡到达调目前出现停顿和加速的中鱼率达到80%。可是,之后由调目到钓日的过程中,停顿鱼讯不见了,代之以抬标半目并继续保持着较高的中鱼率。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标尖下挫变轻了,幅度小了,常常是轻轻下挫1目、半日甚至一个黑格就中鱼了。打浮主要是抓标尖下降过程中出现的动作。原为底钓设计、适合于调4钓2的浮标之所以出现下挫快、不中鱼;下挫轻、反中鱼的现象,是因为标身浮力增大了,相应的标脚重量也随之增加,但遗憾的是玻纤标脚太细了,延长5毫米得到的重量不能平衡标身直径增大1毫米所增加的浮力。所以“仙水”翻身标顶露出水面l毫米,而“水之峰”翻身是露出水面9毫米。标脚不能平衡标身浮力,浮标下行就慢,这在打浮时是不允许的,因为它会削弱鱼的咬钩信号。 3.软身孔雀翎“圣人”型3号,标身长140毫米,肩宽5.5毫米;贯通型玻纤脚,长50毫米;实心标尖,长130毫米,10目。造型与“水之峰”1号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是材质变了——轻质羽翎比空腔芦苇略重;标身长度相同而肩宽缩小0.5毫米。这又意味着浮力降低,为此调整标脚配重,缩短5毫米。不要小看这样的改动,带来的客观效果可以从3个方面得到体现: (1)同样是玻纤脚,因为缩短了5毫米就变得硬了。另外,贯穿标身并与标尖一体的玻纤棒被实心羽翎固定,在它被坠重撬出水面时不会弯曲,浮标翻身加快。(2)过去孔雀翎浮标的脚和尖都是采用两端插入的方式,中间没有“主心骨”。如果连续抛钩,浮标频繁翻身和水面有油污的话,则水面对浮标的吸附会延缓其翻身。(3)孔雀翎浮标的特点是治“乱”,规避乱层鱼引起的标尖上窜下跳,可是有些人不习惯,总觉得下挫一黑格的动作不够,改成两沉一浮,下挫动作放大了又不是很大,视觉上就容易接受了。用“两浮一沉”的孔雀翎浮标打浮都是调钝钓灵,如两钩无饵调2日、1日半,钓半目或平水,还有人调平水、钓负目,专抓标尖冒出水面的动作,这对普通钓手来说是有难度的。将孔雀翎浮标的一沉改为两沉,利用标脚和贯通标身的玻纤棒重量平衡标身浮力,对于不善于调标和只知道调4钓2的人来说,它的积极意义就是:简化调标,移调4钓2于打浮。 循着浮标的变革之路我们看到:材质更新经历了芦苇、通草、桐木、塑料、孔雀翎、EVD发泡材料和巴尔杉木,已经是山穷水尽,很难找到更好的材料了;以我们日前的认识,流线形的标身造型不可能有大的改变,所谓创新也无非是长短粗细和肩高、肩宽的变化;作为观察鱼讯的标记,标尖的空心和实心以及一半空心、一半实心的“龙凤尾”等等,虽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浮标功能的作用,但钓手选择什么标尖的浮标是以它认知的鱼情为出发点的,并因操作习惯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倾向。例如,同样是打浮,钓小鲫鱼有的人对空心标尖的感受特深,给他一支实心标尖浮标就把握不准、钓不好鱼。在标身、标尖不断有新的亮点出现的同时,标脚革新是悄悄进行的。首先是材质,玻纤棒被碳纤维棒所代替,是因为前者不能做得太长,碳纤维轻、硬、挺,配合短身打浮标的需要可以把脚做得很长,于是玻纤棒被淘汰出局。其次是竞技钓手对标脚有了新的认识,并要求制作者改变设计理念,于是竹签脚崛起,出现了以标脚配重和重心下移参与浮标运动的新理念。由此,标脚不再是插入浮标座与钓线连体的简单概念,而是改善浮标功能、规范和形成不同下降速度的重要元件。有了这个认识之后,我们对浮标的了解就全面了。 在此之前,不管是制作者宣扬的设计理念还是媒体对浮标的讨论都是用标身和标尖来解释浮标的运动特征。这种抛开标脚谈浮标运动或将浮标割裂、就标尖说浮标的做法都是很浅薄的。浮标的运动可以归纳为纵横两个方面:纵是上下运动,是我们需要的;横是左右摇晃,我们不需要。然而,不管我们怎么避免,水流造成的摇晃总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把不同功能的浮标作一番比较,其造型规律是瘦长击底、矮胖打浮,一眼就分出来了,但要说哪支浮标的稳定性强,就不能离开它的脚。 与标尖一样,标脚参与浮标运动也不是孤立的。标脚用什么材料以及插入标身的深浅都会对浮标的运动产生影响。以“圣人”为例,1997年以前有多达6个款式采用玻纤脚,后逐一被淘汰,至今只剩下巴尔杉木“罗非”和孔雀翎“n”两个款式。从外形上看,击底用的a型标和罗非标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粗长标身、玻纤脚,不同的是a型标脚长28毫米,标尖长177毫米;罗非标脚长40毫米,标尖长232毫米。两者都是两沉一浮结构,但除了稳定性强、浮力大等特点相同外,由脚和标尖长度形成的微妙区别是:罗非标的标尖延长并不是为了逮截口,而是在调低钓低,铅重平衡了浮标的绝大部分浮力后抑制上浮鱼讯。诚然,罗非鱼也会离底,但泳层相对固定,要上浮就都在一个深度,不会像鲫鱼那样从上到下乱截口。针对罗非鱼的这两个特点,在浮标的运用上就是:钓底时17目标尖调4或5目,降低剩余浮力;钓3目或4目,抑制上浮力。在此情况下,线组一拖一触,浮标反映的都是下挫鱼讯。钓浮时调6日或7目,保持较高的剩余浮力;钓目决定于饵重,无须精确,同样认下挫动作。 与鲫鱼吸吐反复、时有标尖起伏并反应为抬标和下挫两种运动方式不同,罗非鱼的咬钩特点是衔住了不撒嘴,可有时候也会出现轻微的抬标动作,但这并不说明钩已入嘴。北方钓手在钓罗非鱼上总是输给广东钓手,原因之一就是用钓鲫鱼的浮标指导钓罗非鱼,见抬标就提竿。钓罗非鱼都是抓一个动作——下挫,因此在调整浮标时就应该将它设定在比较迟钝的状态,这在标身瘦长而采用短碳脚的浮标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这种浮标都有灵敏反映饵重变化的特点;标身粗短的浮标都足长碳脚,浮力相对集中使它向下运动时的阻力大于向上运动,所以也不适合钓罗非。标脚参与浮标运动,前一款浮标几乎没有体现,在后一款浮标则是增强了浮标的稳定性。如果将这两款浮标改成竹脚或玻纤脚,那么重心下移、浮标向上运动的能力削弱,钓罗非就比较合适了。 用于击底,宽肩和粗长标身配竹脚、瘦长标身配短碳脚、粗短标身配长碳脚;用于打浮,7厘米的宽肩标身配直径2~2.5毫米的短竹脚。玻纤脚不受重视是因为比重太大,高温下容易变软。在浮力、灵敏性和稳定性组成浮标共性的时候,玻纤脚不是最佳选择,它被竹脚和碳脚代替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圣人”罗非和孔雀翎n却独辟蹊径,在共性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我们接受浮标是从调4钓2开始的,在我们变革“台钓”并吸收了传统钓鱼的经验之后,钓鱼的多样性使我们对浮标的运用也有了新的认识,于是有个性化的浮标和不同的钓法。这就是共性中见个性,钓无定法而又有一定之规。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看得太辛苦了,没分行

很久以前

真的不错,鼓励!!!!!!!!!!!!

很久以前

呵呵,学习一下。看来楼主是个高手呀,发的大多是纯技术帖

很久以前

有点深奥,需要点时间慢慢体会其中的乐趣。

很久以前

楼主分下段就好了,这样看着累眼。不过俺还是学了些东西,谢谢了。

很久以前

太长了,没看完。呵呵

很久以前

看的累眼,建议分段!

很久以前

复制、粘贴、打印、收藏中,谢谢楼主的好帖。

很久以前

学习一下,LZ辛苦了

很久以前

楼主是做标的吧?

很久以前

好帖,坚决的顶起

很久以前

对于浮标又有了个新的认识。写的不错就是看的有点吃力。

很久以前

好东西,认真学习,先收藏了

很久以前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