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里,提及了十多位匠人,庖丁、捕蝉人、操舟人……细读下来便可发现,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道。
庖丁解牛是因为他了解了牛的身体构造,再日复一日地磨练,自然能“游刃有余”,靠的是顺应天理。
捕蝉者举着竹竿粘蝉,精准得好像在地上捡取,是因为他眼睛只看到蝉的翅膀,而不会在意周遭的变化,这才是专心致志的最高境界,即忘己。
其中的“道”就是“无我”、“顺应自然”。
我豁然开朗,钓鱼人无论钓成什么样,最重要的不是钓鱼的炫技和表达自我,而是如何顺应自然,让它与鱼道天道所互动,人才会被钓鱼过程中的美打动,与大自然相互欣赏。
只考虑到炫技,却忽略了人们钓鱼人心境的鱼获,某种程度上是伪钓鱼人。
他们伪在追求华而不实,伪在不尊重大自然的本能,没有为人心灵的需求而去钓鱼。
这样的伪,伪在给生活添了太多的奢华却不能享受之物。这样就算有大鱼获,也难以和我们发生什么情感的联系,只会影响我们对钓鱼生活的美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