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转化老师网站龙赢天下的文章《子线的长短 》
子线的长短 必看
长脑线、立柱形两头带金属环的铅坠、漂坠搭配适当,反应灵敏。脑线长度为33~50厘米。为什么要用长脑线?这是由
鲫鱼叼食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实验观察时,看到它的吞饵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是围着钓饵转,有时用身体
蹭或用尾巴扇。这时反应在短脑线的渔漂上,表现为上下抖动,提竿时可能挂住鱼体或鱼尾,偶尔能提上岸,但绝大多数
是空钩,或钩上挂点鳞片。这种上下抖动的现象,若用长脑线(50厘米)就会消除,渔漂纹丝不动。第二阶段,经过
看、围转、蹭或扇,感到无危险或口味适宜,将饵钧一口吞下,叼着饵钩起游逃走。反应在长脑线渔漂上,是迅速下沉,
见沉漂就提竿,十拿九稳能得鱼。没有假信息,从来不送漂,这就是长脑线的优点。因为脑线和主线都很细,酷似蛛丝,
从而解除了鲫鱼的警觉,只见它头朝下、尾朝上一口吞下饵钩,抬头游走。所以,出现'闷漂"和"领漂"。这对动作比较缓
慢的老年垂钓者是比较适用的,就广大青壮年垂钓者而言,落空的机会就更少了。立柱形两头带金属小环的铅坠,长约
3.3~3.5厘米,上环与主线联结,下环与长脑线打结,保持了原线固有的拉力强度。因为与金属小环联线不存在线与
线之间打结。根据渔漂的浮力大小,在立柱体上增加或减少卷上去的铅皮重量,是十分便当的,可以把漂坠搭配到最佳灵
敏度。两条脑线各挂一只渔钩,一长一短,上下仅差3.3~3.5厘米。好的漂坠状况是,下面那只渔钩刚好擦地,上面
的那只渔钩悬浮在水中,反应非常灵敏。唯感美中不足的,就是两条长脑线极易绞在一起。为了克服此弊,可把脑线与下
金属环联结处,各加衬一段长约2厘米的细小塑料管,从管中穿线,并固定在金属环的两侧,使两条长脑线分开,并保持
5~7厘米的间距。
这得哪辈子才能用完
长脑线,又学一种方法。
脑线用多长好,看看大家用的最多的就知道了
有针对性…………好方法!!!
学习了,谢谢分享
学习了楼主,谢谢啊
化老师的经验值得学习
长脑线,又学一种方法
谢谢大哥,学习了!
有人多教教我就好了!
钓鱼之家好多人才啊!
在这认识不少朋友,呵呵!
相识,相知,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