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转帖]春钓的十个关系

阳光六月2014-10-06 04:38:05

由于自然水域的深浅和阳光辐射程度不同,春水温差较大,鱼儿随着节气和水温的变化,分布状况和摄食强度也不同。因此,春钓最忌简单行事,墨守成规。只有根据复杂多变的垂钓环

境,运用灵活机动的方法,处理好垂钓中的几个关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钓深与钓浅——惊蛰前后,阳光下1~1.5米的浅滩水温稍高,鱼儿最先活跃、觅食,钓浅优于钩深,但上钩的多为小鲫、白条、小麦穗等。在钓浅的同时,若以海竿串钩挂蚯蚓远投,往

往上大鲫鱼。清明以后由于水温升高,钓2~3米深比较适宜。

  

2.有草与无草——有草微生物多,鱼儿有食物,也有藏身之处,但大片水草覆盖日光晒不透,水温反而偏低因此,早春不钓密草钓稀草或钓草的边缘和较大的空隙,效果更佳。

  

3.曲岸与直岸——曲岸即小水湾,是鱼儿栖息、洄游逗留处,而直岸很少有鱼。湖库沿岸有很多湾和汊,汊里又有小湾,越难去的地方越有钓头,图方便在大坝和路边人车嘈杂处下钩,常

常一无所获。

  

4.向阳与背阴——三月份阴岸水凉,几乎无鱼可钓,四月中旬逐渐有鱼咬钩,到了春末夏初,地势较好的背阴处则是理想的钓位。先阳后阴,先浅后深,精选钓位,心想事成。

  

5.上网与下风——大中型湖库水宽浪大,上风口和下风口鱼的多少不明显,小风时下风口较好,有三、四级风浪时,宜在上风口垂钓。

  

6.早晨与午间——早春水温低,早晨很少有鱼摄食,10~15时鱼旺,但四月中旬以后水温升高,7~11时和15~18时上钩率高,午间鱼少,同夏季比较相似。

  

7.乍冷与乍热——冷暖气流到来气温突然升降以及由此带来的暴风雨,鱼儿惧怕、不适应,在正常生理机制未调整过来时,一般蛰伏不动,亦不摄食,出钓应躲过这个时刻。

  

8.涨水与落水——大中雨涨水时,水质浑浊,影响鱼的视线,有机物质增加,鱼不缺食物,不贸然吞钩。而农田春灌水位大幅度下降时,鱼儿产生恐惧感,此时出钓效果也不好。

  

9.荤饵与素食——春钓的钓饵以蚯蚓为主,面饵次之,诱饵应具备色、香、散条件。清明后除鲫鱼外鲤、草、鲳、鲶也咬钩,因此,一窝双竿、一荤一素,既不放弃小鱼,又能钓到大鱼,

比单打一效果好。

  

10.机动与固守——早春水温低,鱼儿很少游动,在一处垂钓的时间长了,会出现鱼源枯竭,补窝也难见效,这时与其“守株待兔”,不如另辟蹊径或就近走钓。四月以后鱼儿普遍游动、

觅食,鱼源枯竭的情况少见,实行多窝轮钓,可提高上鱼率。

除上述十个关系外,还有影响鱼摄食的一个重要因素——气压低,不过春天不像夏秋那样突出,无须赘述。

夏 钓

“夏天到,鱼难钓”,果真如此吗?读过本文,你就会感到柳暗花明,不仅淡季不“淡”,而且还能多钓鱼、钓大鱼。

钓翁都有一句口头禅“夏天到,鱼难钓。”立夏后,气温增高,鱼类进入生长期,食欲旺盛,食量倍增。按理说,鱼儿吃的多,上钩的机会也会增多。但实践经验证明并非如此。原因何

在?因为“钓翁”一般都是在白天进行钓鱼,白天气温高达35℃以上,温水性鱼类在水温高达30℃以上,鱼儿便逸入深水区休息。这样,“鱼吃钩时人未钓,鱼休息时人钓鱼”。这

怎能钓到鱼呢?因此,夏季并不是钓鱼的好季节。但是只要掌握了鱼儿在夏季的生活规律,加之垂钓得法,仍可做到淡季不“淡”,不仅能多钓鱼,而且还能钓到大鱼。

钓早晚 夏季的早晨,气温一般在20-26℃,水温在22-30℃之间,这是鱼儿吃食的最佳水温。天刚亮,水生植物由开始吸取水中氧气改为进行光合作用而放出氧气,气压升高。

此时鱼儿食欲旺盛,四处觅食,纷纷游到岸边进行“早餐”。由于早晨凉爽,气温、水温适度,鱼儿觅食活跃,易钓。夏季的傍晚,即下午4时以后,太阳已西斜,气温下降,水温也随

着下降。鱼儿在深水区休息后,预感夜晚的到来,表水已开始凉爽,便纷纷从深水区逐步游向岸边来进行“晚餐”。此时,鱼儿觅食活跃,易上钩。故钓谚云:“早钓太阳红,晚钓鸡入

笼。”、“早晚钓一阵,回家吃一顿。”、“酷暑三伏钓早晚”。

夏日的中午,一般是难钓到鱼的。因为气温、水温太高,氧气缺乏,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浅水区超过了鱼儿生活的适宜水温,鱼儿都游至深水区“避暑”去了,岸边无鱼,岂能钓到

鱼?!故钓谚云:“宁钓早晚一刻,不钓中午半天。”早晚好钓鱼,中午不宜钓鱼,这是一般规律。但也有例外,如梅雨天气,气温、水温也不高,仍可钓鱼。又如水淹农田,这里有丰

富的食物。再如雷雨天气、阴雨天气,或南、北气流干扰天气,有些鱼类吃钩最勤,格外好钓。即使在骄阳当空的中午,有些鱼类较耐高温,也肯吃钩。故钓谚云:“早钓鱼,晚钓虾,

中午钓个‘大王八’(甲鱼)。”甲鱼中午炎热时吃食最旺盛,“钓翁”可安几副筏竿或插竿,让鱼儿自己吞钩,傍晚时收竿取鱼。

钓深钓荫 钓谚云:“夏钓深。”入夏后,浅水区温度上升超过鱼类生活的适宜温度时,鱼类便出浅水区转入深水区游动、觅食。因为水深1米以下水温变化相对缓慢,昼夜温差小,所以

酷热的白天,鱼类大多喜欢在2-3米的深水处“爽凉”、觅食,故宜钓深。夏钓深,并不是水越深越好。超过6米以上的深水,光照不足,含氧量低,天然饵料贫乏,鱼儿不喜欢到这

里栖息、觅食。

夏钓阴 因为夏天气候炎热,阳光直射,对水温极为敏感的鱼儿,此时也都躲在深水区和有树荫、坡荫、水草旁“乘凉”、戏水、觅食、集聚栖息。故钓点应选择遮荫处、水草旁。故钓谚

云:“水草旁,树荫下,夏季钓鱼不落空。”就垂钓水域的水色而言,也应该选择黑荫荫的水色下钩。故钓谚云:“春钓深、冬钓清,夏秋垂钓池水黑荫荫。”

钓雷阵雨后、钓进水口 夏天,雷阵雨后,特别是雨下透之后不闷热,凉爽宜人。水中温度明显下降,氧气大增,陆上冲刷流到水域的食物增多。此时,鱼儿觅食活跃,到处找吃,在池

塘、湖泊、水库下钩,鱼儿会频频上钩。这正如:“雨后放光,钓鱼辰光”、“雷阵雨后,钓鱼丰收”。

夏天涨水时,有大量新水注入水域,水位迅速上涨,一些具有逆水争游习性的鱼类,便借机逆水而上,拥向进水口一带。再因新水裹挟各种陆生籽叶、昆虫、虫卵及其残骸碎骨,给鱼儿

带来新的美味佳肴,诱使鱼儿在进水口附近争先夺食,徘徊不舍,在重庆这叫钓上水鱼。“钓翁”应选择进水口的两侧施钓,必有其理想的收获。“进水口,鱼上走”、“涨水钓进水

口,鱼儿爱往此处游”。

夜钓 钓谚云:“夏钓夏钓,夜间比白天好钓。”因夜间比白天安静,鱼儿才敢大胆游至岸边觅食;夜间比白天的温度低,便纷纷从深水区游至浅水区觅食;有些鱼类白天躲在深水里或洞

中,夜间才出外觅食。因而除白天能钓到鱼类外,夜间还能钓到其它鱼类,而且比白天钓得多,个头大。

夜钓,主要是凭手感和听觉,也有用电子发光浮漂和目测发现鱼体或水生动物配合手感进行。凭手感垂钓的方法有:抛竿抛出后,握住竿柄,将线拽直,鱼吃钩时,抛竿频频颤动,大鱼

吃钩时,手感觉到有鱼将竿拉向河心的力度,提竿便得鱼;手抛竿钓,将饵钩直接抛入水中,顺风浮钓、悬钓、底钓皆可,将线扣于手上,或拴于脚上,凭感觉提竿;手竿浮钓,顺风将

饵钩抛出,让线拉直,草鱼、鱼感鱼吃钩时拉的力度很大,手握竿柄,感觉很明显,提竿上钩率高。听觉夜钓,现在越来越普遍。就是用一排几根抛竿或几根短手竿,饵钩抛入水中后,

将线拉直,把竿固定在岸边。竿梢端夹一个小铃。鱼儿吃钩后,牵动鱼线和竿梢,竿梢铃响,及时提竿,一条欢蹦活跳的鱼儿便从“鱼间”拉到人间啦。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终于坐一次沙发。慢慢欣赏

很久以前

好经验,学好了就能钓的鱼。

很久以前

楼主辛苦了 好贴 学习

很久以前

不错,不错,谢谢楼主,收藏了,好好学习下

很久以前

楼主辛苦了 好贴 学习

很久以前

楼主辛苦了 好贴

很久以前

楼主辛苦了 好贴 学习

很久以前

好经验,好帖子,受益呀,谢谢楼主了!

很久以前

要想功夫好,学习实践很重要啊。

很久以前

so good thanks

很久以前

要想功夫好,学习实践很重要啊。

很久以前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