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解密悬坠钓组(徐银舟)

xyq72012014-10-06 00:31:09

看了很多关于浮漂“灵与钝”、“软与硬”、“粗与细”、“长与短”的争论,争来争去也没有个所以然,以至使众多刚刚接触悬坠钓的朋友如入雾中,把个浮漂理论看的神乎其神,最终走入雾区而不得自拔。有的朋友因为今天看这个理论也有道理,看那个理论也是圣经,按照这些理论去实践却越钓越遭,照那个圣经去祈祷也不得正果,最终而对悬坠钓法信心大失而不得不选择放弃。今天有幸看到一带宗师徐银舟关于浮漂的调钓理论,感到非常值得推荐给大家,徐老师从另外一个侧面把我们那些所谓的大师说的神乎其神的理论非常浅显通俗的展示给大家,使我自己对垂钓理论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我感觉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再没有必要为什么“灵与钝”、“软与硬”、“粗与细”、“长与短”以至“剩余浮力”等问题去争论.武汉天元雄霸钓坛与徐老师对垂钓理论的探索和发展密不可分,也正是因为他的博学和才识才成就了他的师弟以及他们的弟子,成就了今天的天元。今天把这篇巨作推荐给各位垂钓爱好者,希望大家认真研读,反复揣摩和实践,从而可以真正理解悬坠钓的精髓。

解密悬坠钓组 [徐银舟]

 

了解了悬坠钓组的特征,让我们来亲手调试一下浮标!从调标的步骤到灵钝的调整。在水底承接坠重的平衡关系中,浮标纵然反映为抬标,也只表示长度起了变化,与浮标的上浮力无关。而悬坠的钓组状态下的抬标就不同了-----首先,浮标自身具有的上升机制是抬标的主要原因;其次,鱼咬钩即使不作用于铅坠,饵重的减少和消失也会使铅坠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悬坠钓组的二力平衡是围绕着两个核心---浮标和钓饵展开的。

   悬坠钓组的调标程序

   让坠悬起来非常简单,只要浮标的浮力大于铅坠的重量就行。悬坠不是最终目的,只有在饵重配合下达到合理的状态,并能在浮标上反映出来才是调标的目的。

  调标有空钩和带饵两种,还有精确到先调一钩.后调两钩.再分调一饵和两饵的。其中最简单实用并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肯定的是空钩半水调标。

   调标第一阶段为空钩悬底,使标尖露出水面若干目。其过程是:先将大于浮标浮力的铅片卷到铅片座上。然后估计水深,在子线加水线长度小于水深的位置上定位浮标,抛钩后铅坠沉底,水线因浮标牵引而保持垂直。如果实际水深超过子线 水线加浮标的高度,是看不到标尖的;反之,水深若低于子线 水线和浮标的高度,浮标就会斜立或平躺在水面上。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应将浮标大幅度向下调整,或换个位置到深水区去调标。由于铅坠太重,浮标不能浮出水面,所以要修剪铅皮,让浮标逐步升出水面,但不要一次剪的太多,应分多次进行。待标尖浮出水面,并且多次抛钩都停留在同一位置,调标的第一步就完成了。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称为调目。至于浮出水面多少目才合适,是不能用公式推定的。虽然约定俗成的是调标尖目数的一半再加或减半目,但具体应用的时候,必须综合浮标性能.水面环境.鱼情.风浪等因素。比如,用7目空心标钓鲫鱼,我习惯调4目;改用11目的实心标钓鲫鱼时,我会调6目,钓大鲫鱼和鲤鱼就调7目,甚至会调10目。

   确定调目后还要进行复核,然后根据水深和饵重的变化确定合适的钓目,这是调标的第二阶段。复核包括三个内容:一是设定的调目是否合理,可向下移动浮标,抛钩后看调目有没有变化。二是验证两钩是否离底,办法是将长子线钩挂铅片,使其能将标尖压下,调目若减少,说明两钩离底。三是检查浮标的性能,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铅坠中加入微量铅片,观察调目变化,掌握浮标的灵敏性;第二步,将标尖压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看他重新浮出水面是不是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如果不出现异常,就可以选择钓目了。

   标尖浮出水面.两钩离底,表示浮标的上浮力与坠钩的地重量处于平衡状态。加上钓饵后,平衡打破了,两钩下沉,浮标也跟着下降。到两饵或者一饵触底时,饵钩重量被水底承接,浮标就停止下降了。这时标尖停留的位置,就是钓目。看不到标尖,意味着水线太短,需将浮标向上移动至标尖浮出水面并低于调目。钓目低于调目(如调4目钓2目)是悬坠钓组的基本法则,适用于一般情况。但若水深增加,调目时水线较短,就必须使水线延长许多才能让两饵触底,在这种情况下,钓目的确定就应该考虑水线重量的影响。另外,钓饵的溶散性过强.饵重在下沉中损失太多时,也应该考虑调整钓目。

   悬坠钓组的灵与钝

   通常,我们对灵敏的理解是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动作做出迅速反应。迟钝,当然就是反应慢。但将灵钝移到钓组上就复杂了,因为除了解释浮标,还必须兼顾钓饵状态。

  调标时,标尖浮出水面的目数多,称调灵敏;调目越少则越迟钝。而在钓的时候,浮出水面的目数少,称钓灵敏;钓目越多则越迟钝。调的时候钩上没有钓饵,露出水面的目数多是因为铅坠的重量轻。如果加一个很小的外力或添一点铅皮,标尖就会下沉,这是说他灵敏谁也不会反对。可有些浮标加一点或减一点铅皮都没有反应,再称灵敏就勉强了。浮标调的低,比如7目调3目.2目,表明铅坠的重量大,稍加一个外力或添一点铅皮标尖就会下沉,而这在调6目或5目时是反应不出来的,因而,把标尖调的高和低定名为“调灵敏和调迟钝”是值得商槯的。

   认识悬坠钓组不宜在调目上比较灵敏与迟钝,应该从钓组的全部内涵去理解它,至少不能撇开钓目与两饵状态的联系。灵敏与迟钝的实质是钓组在一定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并被鱼的咬钩动作所反映的浮标运动规律。

   但钓目就不同了,钓目越多越迟钝,这个“多”是针对两饵状态说的。7目标尖调4目,既说不上灵敏,也说不上迟钝,而钓目取5目则意味着水线长度的增加.铅坠与水底接近.子线弯曲.两饵重量完全被水底承接;改为钓6目后,铅坠与水底更加接近了.子线平底.两饵失去重量.浮标也没有反应。这种状态下,鱼咬钩必须拖动铅坠才会出现鱼汛,浮标则失去了反应微弱外力的能力,故而称之为“钓迟钝”。如果将浮标下移,钓1目,则水线缩短,浮标的上浮力就得到充分体现,即使不能将一颗饵提离水底,至少也会把短子线拉的更直,并使沉于水底的一部分饵重转移到浮标上。若饵重继续减小,导至浮标的上浮力把短子线钩提离水底时,鱼触饵的细小动作就会在标尖上反映出来。两相比较,调1目显然比钓5目灵敏多了。

   因此,认识悬坠钓组不宜在调目上比较灵敏与迟钝,应该从钓组的全部内涵去理解它,至少不能撇开钓目与两饵状态的联系。灵敏与迟钝的实质是钓组在一定状态下的变化趋向,是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并被鱼的咬钩动作所反映的浮标运动规律。

  钓组是灵敏好,还是迟钝好?如果鱼情未知,应该是始于不灵不钝,然后才有偏灵偏钝的变化。当然,一出手就钓灵或钓钝,而后再调整也不是不行,但在鱼情未知.鱼的咬钩规律还没有被完全掌握的前提下就采取极端的手段,未免太草率了。不灵不钝是指长子线钩拖底.钓饵卧底.子线前段平底.整体成低垂的跨步,而短子线是垂直的.钓饵触底.钓饵重量的一部分由水底承接.一本分被浮标的向上牵引力所平衡。这时,浮标上调目与钓目之差就相当于高低两钩间的距离。如空心标调4钓2,两目约2.2厘米,两钩距离是2厘米。实心标尖出现后,调目与钓目的距离增大,如标尖长13目,调7目钓4目,钓目与调目之间相差4.2厘米,但两钩的距离仍然是2厘米。同样饵重将实心标尖压下3目时,短子线仍然保持直线,只是长子线的弯曲度增加了,所以,使用实心标应将两钩的距离稍稍拉大一些。

   悬坠钓组的调整

  在不灵不钝状态下,浮标上移钓组趋向迟钝,下移则变为灵敏。由浮标升降引起的钓组趋钝趋灵变化还可以从水线的长度调整和浮标的牵引力大小两方面去认识。趋灵,水线缩短,浮标的牵引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子线的松垂状态得到改善,鱼对钓饵的微弱作用会在标尖上得到反应;趋钝,则水线延长.铅坠下降,浮标的向上牵引力得到释放,长子线更加松垂,短子线开始弯曲,鱼对钓饵的微弱作用只限于子线,若不能影响铅坠,标尖就反应不出来。因而,相同的鱼讯反映在不同钓组中的中鱼率是有差异的。反之,鱼施与钓组的力相同,不同状态的钓组,体现在标尖上的信号也会有很大差异。

  一种状态下的钓组不能正确的反应鱼讯------动作有幅度.有速度却钓不上鱼,或鱼讯表现的非常勉强,常常被水波掩蔽,视觉感到吃力。这时,浮标就需要调整了。特别是原来钓不灵不钝时信号确实,抬标有幅度.下挫度,但一段时间后,同样的信号却钓不上鱼,或信号起了变化,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感觉时,就需要改善钓况了。简单方法就是依*浮标实现灵钝转换。

  1.调整钓目。

  标尖动作挺大.上窜下跳.信号频繁,很可能是来了一群小鱼,嘴不大冲击钓饵的力却不小。这与浮标的牵引力太大有关,也可能是短子线钩上的钓饵太大.太硬,鱼轮番冲撞钓饵,一旦钓饵晃动起来更刺激着鱼不断的对饵发起攻击。对策是钓迟钝,可按1/3目为一个阶梯,将浮标渐次向上调整,极限是上推不能超过两钩距离。

  2.改变调目。

  调目取浮标目数的一半,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标准。比如,钓100克---200克的鲫鱼,可以用2号袖钩搓小饵调4钓2。若钓300克---500克的大鲫鱼或鲤鱼,钩换成4号,饵搓得大了,调目就要提高到6目或者7目。因为饵重增加了,再调4目,短子线钩不是触底而是卧底,钓组已偏向迟钝,信号得不到体现,空钩率必然增加。改变调目应该遵循鱼越大.调目越高的规律。

  3.更换浮标。

  钓鲫鱼用2号或1号浮标是因为钩小.饵轻,即使调的高了,也可以用搓大饵的办法来改善钓组。但一支浮标的浮力是有限的,用钓鲫鱼的浮标钓罗非鱼就肯定不行。钓罗非鱼不能太灵,两钩间距由2厘米扩大到5厘米,*浮标的向上牵引力,在饵被吸入鱼嘴时,让钩尖主动刺入。浮力有限的小号浮标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为它钓灵时反应太快,钩不着鱼;而钓钝了,钩又吸的太深。

  4.增减铅片。

  只有一支浮标,钓灵.钓钝都到了极限仍不在状态时,调标就要打破常规。比如气压降低使底层鱼抬高泳层,钓饵下沉到一定位置时会出现截口。但鱼的密度不高,如果那个位置没有鱼截饵,钓饵下沉到水底就没有鱼咬钩了。对此,可以减铅皮调标顶出水,用增强浮标上浮力的办法来延缓两饵的下降速度,使两饵摆动到坠下后,下降速度变慢,滞留时间变长,鱼就容易将饵截住了。

  5.改善子线。

  除了标尖体现钓组的灵敏和迟钝外,钓小鱼时,子线的长短.曲直.软硬都会对钓组的灵顿产生影响。打浮的子线硬一点没关系,钓底却马虎不得,因为两钩以怎样的动态出现.摆幅大小.两饵静止后的状态都与子线的长度和柔软度密切相关------子线越长,摆幅越大;子线愈硬.愈曲,钓组越趋于迟钝;反之,则钓组趋向灵敏。所以,选择子线要服从钓组的需要。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学习了!辛苦了!

很久以前

大师说得很到位。

很久以前

好好谢谢学习非常hao

很久以前

学习,学习,再学习。

很久以前

写得好 学习了 谢谢

很久以前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很久以前

学习《解密悬坠钓组》谢谢。

很久以前

学习了,下次试一下。

很久以前

确实厉害,不错!

很久以前

学习了!写的好。

很久以前

真的好啊,确实不错!

很久以前

看是容易,用时难,慢慢提高。

很久以前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