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注重细节之-----鱼钩篇---色

jnchenjinlong2014-10-05 20:34:01

本帖最后由 HCJ56 于 2013-12-18 14:27 编辑

注重细节之-----鱼钩篇

翠色满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鱼钩的颜色和饵的颜色的协调性

很多人在钓鱼的时候,总是用一种颜色的钩 ,比 如大部分的钩是黑色的,但注重细节的人他们有一种观点:鱼钩的颜色各和饵的颜色应该一致,穿红虫就应该用红色的钩,白色的饵用白钩,黄色的饵用金黄色的钩,听上去好象,很有道理,但这是把您自己当鱼来看了,那是对的,但鱼的眼睛所看出来的世界将是个什么样子,有待证明!半米的水深看到食物和钩,在深到两米的时候,在深到三米的时候,那又是一个什么的样子? 而且市场上确实有各种颜色的鱼钩,似乎证明了不同颜色的鱼钩对应不同颜色的鱼饵的要求?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证明,推断鱼有没有辨色力?

首先从鱼的生理特性上分析:

根据鱼类视觉器官的构造特点可以推断鱼类可能具有的行为能力和习性。例如,杆状视觉细胞对光的强度较敏感,主要是用以分辨明暗,具有较发达的杆状视觉细胞多半为“夜行性”鱼类。众所周知,锥状细胞主要对光线的波长敏感,用以分辨颜色,因而“昼行性”的鱼类多半具有锥状细胞。 那么从鱼生理结构上具有了辨色的物质基础,只要鱼的视觉细胞中具有锥状细胞那么就能看清各种颜色。尽管这是理论上结论,但我们还有必要从具体的实验来证明这一结论。

第二步: 色彩分辨实验

矩形水族箱的两端各安放红色和黑色的饵料盘,对鱼类进行条件反射训练,例如,仅仅在红色盘中放有饵料。对鱼类连续7天进行条件反射训练,一天两次,而后在所有的盘中不放置任何饵料,观察鱼类是否到红色盘中寻找食物,如图2-17所示。 由于鱼习惯到处游动,所以即使到红色盘以及周围地区还是存在偶尔性。同时鱼游到红色盘上寻找食物的判断中,具有观察者的主观判断。 为了消除上述实验中的随机的偶尔性,提高到各饵料盘的难度。用两块在底部有凹形缺口的透明玻璃板将矩形水槽隔成三个部分,再用两块不透明的、无缺口的绿色平板紧贴上述透明板,将其遮挡住(图2-18)。 将经过条件反射训练的鱼类放置在水槽中部,红色和黑色的空盘分别放置在两侧。轻轻地抽掉绿色挡板,观察鱼类是否会从透明板的底部凹形缺口处游到红色饵料盘处。由于鱼需要穿越底部缺口才能到达饲料盘,降低了随机性,可确定其是否具有定向运动辨认颜色的能力。

实验的具体操作

在水族箱两端设置不同颜色的饵料盘,例如红、蓝两种颜色,用玻璃管向设置在左面的红色饵料盘中添加饵料,而蓝色饵料盘中设有玻璃管,但不添加任何饵料(图2-19)。

经过1~2 d的训练,鱼类学会到红色的盘中寻找食物。而后,将两个饵料盘的位置对换,以免鱼类形成固有的方向或位置习惯,到左面饵料盘摄食。 开展第二步训练,即同时向两个盘中添加饵料,但是,凡鱼类到蓝盘中吃食时,就用玻璃管敲打一下。1天进行2次喂食,上午1次,下午1次,共经过7天训练,使鱼类建立“红赏蓝罚”的条件反射。而后,在两个盘中不放任何饵料。观察鱼类向什么颜色的盘游去。实验结果表明,鱼类向空的红色饵料盘游去。表明在建立了条件反射后,鱼类能分辨红、蓝这两种不同颜色。 第三:结论:鱼是有辨色力的,本次实验的鱼能分辨红蓝两种颜色。所以使用不同颜色的鱼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饵钩同色能降低鱼对饵的警觉程度。

存在的疑点:如果水比较深,比较浑,鱼是否也能辨色?

洞庭湖, 云梦泽

本主题由 独钓寒江雪 于 2014-3-19 04:13 删除回复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竟然是沙发,严谨

很久以前

竟然是沙发,严谨

很久以前

一直有这个疑问,浑浊的几米深水下,鱼真能看得清楚?

很久以前

牛人一个,,,你可以当科学家了。

很久以前

搞的不错,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竟然是沙发,严谨

很久以前

竟然是沙发,严谨

很久以前

一直有这个疑问,浑浊的几米深水下,鱼真能看得清楚?

很久以前

牛人一个,,,你可以当科学家了。

很久以前

搞的不错,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