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鱼不开囗原因和解决方法

mo渔者龙舞2017-03-19 00:45:53

鱼不开口的几点原因

一、外在因素的影响

1、气候的突然变化,鱼儿还没有适应,气候的突然变化,会影响水温的变化,气候的温差大,水的温差也大。

2、对鱼泳层不清,施钓方法不当:在同一个水体中,不同的鱼儿,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鱼的泳层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应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找准鱼的泳层。

3、水底淤泥太多,打窝之后,先是来小鱼闹窝,就已经把窝子搅混了,对象鱼进窝时,窝中变成了泥汤的世界。这时不管你用什么钓饵,钩下到窝中是很难被鱼找到的。

4、水太肥的水域,这些地方水中自然生物会很多,而这种肥水一般来说水中容氧量偏低,这种水里的鱼既缺氧,又因为长时间吃某一种水中自来就有的食物形成了口辟,所以这种地方的鱼对一般的钓饵是不会感兴趣的。

5、鱼儿受到惊吓,受了惊吓的鱼儿在短期内是不吃饵的。这包括被钓滑了

的鱼,这些鱼只吃窝饵不吃钩。有的钓场,因为钓的人多了,投料也多,那里的鱼是不缺吃的,加上天天有人钓,所以这种地方的鱼就变的更滑,更难钓。很多时候是吃头一天打下的窝饵。只要水面稍有响动就立刻游走不知去向。

6、塘主喂食充足,饱食之鱼没胃口,许多的养鱼专业户,都能根据鱼的需要,定时、足量放食。饱食之鱼,起码要等半天时间,才有进食的欲望。

二、自身技术限制

1、钓组配置不当,不能应对鱼情,下钩之前,对鱼情要有所了解,如鱼的种类、鱼的大小、塘口的新老,以及季节的特征等。否则,有鱼也难钓上岸来。

2、摸不着鱼路,盲目打窝下钩,一般说来,鱼在水中都喜欢寻找适合自己生存、觅食、嬉戏的环境集群活动,所以鱼儿经常光顾的地方就是钓鱼人所说的“鱼路”。

3、对浮漂的判断失误,扬竿时机不当:鱼是否咬钩,怎么样咬钩,都是通过浮标反映出来的。钓鱼人凭浮标的反映状态,决定提竿的时机。然而,鱼种、气候和食欲的差异性,都决定了鱼儿咬钩动作在浮漂反应上的差异。所以,正确判断不同鱼种咬钩的不同反映,把握好提竿的时机,也是减少失误多上鱼的一个重要环节。

4、饵不对路,撩不起鱼的食欲。这个就没法多讲了,只能说没有万能的饵,更没有万能的小药!那些问鱼饵的,不是小编不愿答,是真不懂。一方水土一方鱼,鱼口难调呀。多问!多问!多问!当地钓友。

5、性情急躁,缺乏守窝的耐心:休闲钓鱼本身就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娱乐活动,它使人保持平静的心态,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但是,如果老钓不上鱼来,就多了一份缺憾,少了一份乐趣。因此,还是要千方百计地把鱼钓上来。可是,在垂钓过程中往往不能如愿。

应对方法

1、出钓之前必须考虑到天气变化对垂钓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待天气走向正常后再出钓,并且尽可能多的了了解钓点的水情鱼情,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2、岸边的嘈杂声、钓鱼人的扬竿声、中钩之鱼在水面的拍打声、光照下的竿影等,这些都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3、应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找准鱼的泳层。正确判断不同鱼种咬钩的不同反映,把握好提竿的时机,也是减少失误多上鱼的一个重要环节。

4、耐心守钓,不急于求成,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了。

5、应对水底淤泥,要减轻坠子重量,使饵钩悬起,离底5~10厘米,而且要离开窝子50~100厘米,最好是在窝子的前面或者左右都可以,但不要在窝子的后面。这样就可以躲开混泥汤。

6、应对滑鱼水法:是不打窝,直接用钓饵抽窝,入水时一定不要有响声;脑线适当加长并且钓顿。

7、对食物丰富的肥水塘,要是钓鲫鱼,可以采取拖钓、逗钓等方法。但对鲤鱼不行,频繁的提竿不但引不来鲤鱼吃钩,反而会把鲤鱼惊跑,所以对肥水塘的鲤鱼只能靠选择天气和使用特殊饵料。天气最好选有3~5级风的降温天气,北风最好。想办法弄到本塘鱼已经吃习惯的食物做钓饵(对野塘来说这种可能很小)。有时在水边可以看到某一种较多的水生物,如:螺、蚌、蚬、小虾等,可取其肉挂钩试钓,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多练,努力提高钓技。光看不练是没用的,高手是常年在水边钓出来的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