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一一回复钓友对我的解答所以我就另开一帖。再来说说我对浮漂漂型的理解。请大家指正,互相探讨。很多钓友回复我漂型对鱼吃口的放大没有效果。我不赞同这样的说法,漂型分很多种:大枣核,小枣核,长身漂,端肩漂等等…
这些浮漂的漂型肯定会对水流以及水体产生不同作用。在力学上漂身越粗阻力越大相反越小。阻力不同在同样的力作用下产生的结果肯定不会相同。所以我认为鱼在水下就饵用的力相同,在不同的漂型下,不同的水深下,下降的目数应该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漂型对吃口可以放大。
漂的形体,形状,长短,粗细,质量的轻重取决一切。杂乱信号多,就要用顿的漂。口少就要用灵敏的漂,总体来说行程枣核漂(长脚短身长尾)比较综合,我也在学习
鱼就饵的力相同,如果漂尾径相同反应在浮漂上的目数应该是相同的(剩余浮力原理),但有可能在启动和复原的速度有所不同(本人叫不准)个人观点,欢迎探讨
补充,不论漂型和吃铅大小,漂尾径相同反应是一样的
重力加速度呢?细身和粗身有吃口时的重力加速度不同吧。
个人认为,1应该是启动和复原的速度快慢,2一般都是钓低应该谈不上重力加速度吧,就算有也应该是和速度有关和力没有关系,比如细身漂悬浮调5目,你用4目重的饵向下拉它到1目用5秒,可能用漂身短粗的拉倒1目则需要10秒,但都会拉倒一目,如果算你说的加速度也只会下降后再复原,但钓底应该忽略加速度的问题
认同
重力加速度相同,阻力不同
如今钓友都探讨到这么极致的深度了,自愧不如
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