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无数诗人留下关于垂钓的诗篇,比如青代诗人王士祯的诗句: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丝一纶一雨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总结几千年中国人民休闲垂钓的方式,绝大多数均采用一竿一线一钩,外加七星漂构成,称为传统七星漂钓法。直到1989年5月,中国6名最顶尖垂钓高手与台湾6名垂钓高手进行两场比赛,结果均完败于台湾高手而终止。五千年的传统钓法为什么会输掉比赛?台湾钓法有什么先进之处?大陆千万垂钓爱好者苦事冥想,主动到台湾交流学习,不久,台湾的先进钓法传入大陆,随之千万人一改传统钓法,使用台湾钓法。本文利用物理知识,探究台钓风靡大陆的成因。
一、传统钓法
传统钓法线组构成为主线,七星漂,朝天钩。
传统钓法线组构成为主线,七星漂,铅坠光钩。
传统钓法受力分析:
设钓钩(铅坠)重量为G1;七粒浮漂浮力依次为F2,F3,F4,F5,F6,F7,F8,水中钓线的重力与受水的浮力基本抵消,可忽略不计;鱼吃饵料的拉力为F1,水底地面对钓钩产生的坚持力为F0。
传统钓中铅坠钩子的重量远大于七粒星漂的总浮力,铅坠钩子重力减去浮力后的重量由接触点污泥产生的坚持力平衡掉。垂钓时朝更天钩沉底,七星漂的分布常规是水面上横趟三粒,水面下垂直三粒,七星间距可调节。
(1)有鱼吃饵料时,瞬时产生拉力F1,F总=ma,m为钩坠总质量。
鱼没吃饵时,F0+F浮力,=G1,F0=G1-F浮力,
其鱼吃饵时,产生的瞬间拉力为F1,
当F1F0时,浮漂加速度为0,浮漂没任何动作,垂钓者察觉不到;
当F1F0时,浮漂加速度a=(F1+G1-F0-F浮力)/m,由于m比较大,浮漂产生的加速度相对小,垂钓者很难发现鱼有在水下吃饵料;
当F1》F0时,例如很大的鱼来吃饵料时,浮漂加速度a=(F1+G1-F0-F浮力)/m,浮漂产生的加速度相对也大,垂钓者容易发现有鱼有在水下吃饵料。
可见,5 千年的传统钓法比较钝,就是不灵敏,尤其在冬季鱼吃口很小时垂钓者更难发现,因为浮漂基本不动。
(2)传统钓鱼采用单钩钓法,当钩提离水面后到挂饵料重新投入水底前这部分时间,水中没有了饵料,路过的鱼群不会停留,同时单钩目标小,也不容易被鱼群发现。如果单钩沉入水底污泥中或被水底落叶覆盖,鱼群更加发现不了。
二、台湾钓法
台钓法线组比传统钓复杂,钓组构成如图所示,主要由主线,子线,浮漂,铅坠,八字环,双钩组成。其中共用七粒太空豆,一只漂座,一只8字环。功能分别是:8字环用于主线与竿稍、漂座、铅坠相对位置调整后的固定。铅座由薄薄的铅皮卷在铅皮座上形成,通过修剪,便于调节重力与浮力的精确平衡。浮漂采用梭形长尾漂。
台钓的精髓在于调漂,科技含量也在于此。主要目的在于平衡掉传统钓鱼中的F0,从而让浮漂变得超级灵敏。
台钓中应用最多的就是调四钓二,方法就是通过不断减去铅皮的重量,精准调节线组重力与浮力的平衡,空钩时让浮漂细尾部露出水面四个格,称四目,挂上饵料时保持浮漂露出水面刚好两个格,称两目。
快捷调四钓二的方法如图所示
1调四目
调漂前先找底。先在铅座上卷较重的铅皮,打入水中找底。然后一点一点剪去铅皮,直至将浮漂调整到露出水面四目为止。
2钓二目
将浮漂向上移,两钩挂上大一点的钓饵,抛至钓点,这时的浮漂就会慢慢地沉入水中,根据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上下移动浮漂,直至浮漂露出水面二目。
3受力分析
主线、子线、太空豆、漂座等重力与水中所受浮力基本相当,此研究中忽略不计。浮漂所受浮力为F浮力,鱼吃饵料的拉力为F1,铅皮重量G1,双钩重量为G2,8字环重量为G3,浮漂重量为G4。水底地面对钓钩产生的坚持力为F0。
根据力的平衡定律
F浮力+F0=G1+G2+G3+G4+F1
F1= F浮力+F0- G1-G2-G3-G4
台钓中,F浮力约等于G1+G2+G3+G4之和,F0趋近于零。只需一点小小的外力F1,浮漂立
刻会产生加速度工a
F=ma
可见,欲增加灵敏度,可选用小浮漂,小钓钩,小8字环,从面减少铅皮用量,让m减到很少,当鱼吃饵时,会产生较大的加速度,非常便于垂钓者观察,不会错过鱼吃饵料的任何机会。
实际垂钓中,钓者可将铅皮座上面太空豆往上拉2厘米左右,能让铅皮和铅皮座一起自由滑动,此时,鱼吃饵料时,m瞬时失重,加速度瞬时值非常大,鱼口信号被有效放大。
台钓利用双钩,垂钓时一钩悬空,一钩刚好触底,双钩便于被鱼发现;当钩提离水面后到挂饵料重新投入水底前这部分时间,水中保留双钩上掉下去的饵料,路过的鱼会停留下来,非常便于留住鱼群;另外,如果其中一只单钩沉入水底污泥中或被水底落叶覆盖,第二张钩照样会被鱼群发现。
三、浮漂灵敏度实验
取台钓调漂桶一只,传统钓、台钓线组各一副。
(1)传统钓线组实验
1 取传统钓钓组,放入漂桶,模拟观察线钩漂在水中情况。
2 依次下拉七星漂,让七粒浮漂沉入水中粒数分别为1,2,3,4,5,6,7目。
3 观察朝天钩在水底变化情况。
结论:1 铅坠、钩重力大于所有浮漂浮力,铅坠、钩始终保持沉底。
2 随着入水浮漂粒数的增加,朝天钩入水主线明显绷紧,从而变得灵敏。
3 减少铅坠重量(通过用小刀刻去铅坠上铅实现),让重力小于七粒浮漂的浮力,发现七粒浮漂所受的浮力大约非常小,几乎等于钓钩除去所有铅坠后的重量,线组总质量非常轻。如果这样垂钓,很难让抛出线组达到钓位(通常6米远),有风情况下更难抛到位。
(2)台钓线组实验
1取台钓钓组,放入漂桶,模拟观察线钩漂在水中情况。
2 按照调四钓二的方法,通过不断减少铅皮,在钩坠不沉底情况下让漂尾露出水面4目。
3 挂上双饵,线组放入浮漂桶,发现浮漂尾全沉入水中,一钩触底,一钩悬浮。
4 慢慢上拉浮漂座(连浮漂),让浮漂尾露出水面2目。
5此时调漂完成。发现依旧保持一钩触底,一钩悬浮。
6 挂上双饵,往上钩上挂一很小的铅丝,(0.1克左右),发现浮漂马上下沉2目以上,非常灵敏,垂钓者容易捕捉到鱼吃饵料的信息。
结论:1 通过增加减少铅皮,或者通过更换梭形长尾浮漂大小,均可实现调四钓二。
2 线组总质量很好控制,便于有风天气垂钓,便于抛竿到位。
3 无论线组浮漂大小,均可实现调节重力与浮力平衡,就是最小的鱼吃饵料,浮漂也会有明显信号。
这就是台钓战胜五千年传统钓原因,也正是台钓风靡大陆的成因。
牛!
F几F几的看了晕
美中不足,插不了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