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让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孔雀羽漂的浮力比

mingxan1452014-10-03 08:12:01

又做了两次孔雀羽漂,每次2只;第一次做的浮力比稳定在3.0以上,而第二次做的出现更大的浮力比。令人难以相信。

第一次是带壳孔雀羽鱼漂,第二次是剥壳孔雀羽鱼漂。剥壳鱼漂的做工与第一次带壳的一样,效果却有出入。

测得第二次做的鱼漂中一支浮力比在5.0至6.2区间,测试用的玻璃管直径上下相同,漂身的“直径”可以粗略算相同,漂尾亦如此;测得该票自重反应在测票管水位升高2至2.3毫米区间 ,将该票正好没入管内的水中,水位升高12毫米,即测试之前的总水位共升高14.0至14.3毫米。

浮力比的计算公式是,物体浮力减去自重的差,用该差除以自重所得的商,即是该物体的浮力比。我测试的水是一样的水,管的直径一样,漂的测试部分直径相同,这样,就可以直接用水位差的比值计算浮力比了。

该票用醇酸清漆,1.8毫米直接的空心尾【13厘米左右】,漂脚用碳脚【直径0.6毫米左右,比重大于水,12厘米长】。

以上就是新作的鱼漂情况,特向大家通报,diy的鱼友们,前途是光明的,互勉。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顶了 貌似是沙发啊呵呵 第一次沙发支持楼主DIY

很久以前

漂身的体积与浮力比关系很大。同样的漂尾漂脚长度和漂身材料,漂身体积大的浮力比肯定大。做支细身漂试试,即使是去壳雀翎材料,浮力比还能达到5---6之间?

很久以前

补充说明:该漂漂身15cm,其中漂脚根部锥形占2cm,漂尾根部锥形占2cm,漂身宽度5mm-6mm,是孔雀翎独翎剥壳后制作的鱼漂。

很久以前

浮力大是否意味着灵敏度低?

很久以前

都搞研究了啊。。

很久以前

都是学术带头人啊 可惜咱不懂做漂

很久以前

手里有两根大比例浮漂 自我感觉浮漂稳定性相对一般 灵敏度倒是很好(灵的有点狠)

很久以前

确切测试,浮力比是大于5.8 ,趋近于6.

很久以前

换了直径7毫米的玻璃管重测试,自重高度1.1毫米,鱼漂全入水撤出后水位高度8.2毫米;浮力比更精确。

很久以前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