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应该知道野钓时使用手竿垂钓主要以底钓为主,就是钩或坠接触到水底的泥土层,以垂钓栖息于水体底层的鱼为主的钓法。
一、底钓的优点
大多数淡水鱼都生活在水底层,如鲫鱼、鲤鱼、青鱼、黄颡等,它们以水底的小软体动物为主要食料。
由于水域受季节、水温、溶氧量、深浅度变化等因素影响,使有些本来生活在水中上层、上层的鱼也到底层生活,这时要钓获这些鱼自然应用底钓。
底钓,比较好掌握,通过试漂,将钩沉到水底就可以了,而浮钓就麻烦一些。初学钓鱼,往往从底钓开始,因此底钓是基础。
冬季鲫鱼常在中下层水域活动,这时就应该采用底钓,才能保证有鱼口。
钓友可以根据浮漂的状态来判断钩饵在水下的状态,但钓组浸没于水中,肉眼看不到,但还是有其它途径可以帮助我们探底。
钓底,首先要精准地找底,那么如何找呢?
二、常用找底手段
1、钩子不挂饵的找底之法
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先记住自己的调目,钩到底的标志是浮漂超过了调目。
举例来说,假如自己的调目设为了四目,抛空钩入钓点后,浮漂为四目加一线,就表示成功找到了底。
这个做法的缺点是,在水体流动或有虚底时不够准确,钓线弯曲也会使找底不准,只能偶尔使用。
2、反向验证的技法
漂从下至上调,就可知钓饵是否离底,加上钓者对钓饵心中有数,是能找到底的。
很多人用橡皮泥挂钩找底(也可用铅皮挂钩),像这样也是可以的,先半水调漂,再挂橡皮泥在钩上找底。
虽然可行,但找底是否精准,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怎样验证呢?
钓灵时,就挂橡皮泥于下钩而找底
钓顿时,就挂橡皮泥于上钩找底
举例:
当调五钓五时,上钩挂橡皮泥后双钩沉底,见浮漂露出五目,再将浮漂下移一目,仔细观察是否变为了露出四目,如果没任何变化,说明找底找过头了。
可这样调整,继续下移浮漂,直至露出四目为止,再将浮漂上移一目,此时浮漂露出了五目,这就可以了,确保精准无误。
然后挂饵施钓,倘若发现换上的钓饵较橡皮泥轻一点,表现为浮漂上浮多一点,此时就下移浮漂,显示出五目即可。
当然了,也可以不用管它,先钓着试试看效果如何,再做调整。
一定要重视找底的准确性,不然钩饵没入稀泥中,对不拱泥而食的鱼来说是绝对不行的。
尤其是在钓鲤用大饵时表现最为严重,因大饵较重,使水线在水中歪斜或埋入了稀泥中,就算有鱼吃饵我们也只能看到送漂的现象,根本看不到顿口,只会贻误扬竿时机,扬竿时不是挂到鱼嘴而是刮到鱼身。
三、克服找底的三种障碍
1、克服酱层的障碍
水下多淤泥是常见的,钩饵极容易陷入稀泥中,明明有鱼但就是钓不上来,而提竿逗引时却能中鱼,这就是有酱层的原因。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要么下移浮漂,要么剪一点铅皮。
2、克服水底的暗草
水底也有暗草生长,钩饵入水后,避开了暗草能上鱼,被托住了就不行。本来可以避开这个钓点,但是只有此处有鱼呀,所以还是要想办法克服这个障碍。
解决的办法:
不妨在钓点边缘打窝,鱼进出钓点时比较容易发现钩饵,或者让钩饵悬浮在草尖之上而钓底浮。
3、克服水底的砖石障碍
水底常用碎砖石,钩饵可能会掉入砖石缝中,使鱼儿不容易发现。
解决的办法:
可调整为钩饵轻触底,饵料在逐渐雾化过程中,钩饵就会上浮一点,从而使钩子避免挂在砖石上。
野钓哪有精确找底?都是大概,底不平
一楼威武
格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