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打窝逗钓秘诀

金秋十月钓鱼时节2016-12-17 22:19:19

冬季打窝逗钓三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冬季打窝其实也有技巧,台钓中的打窝不容忽视,竞技钓里打窝是不允许的,但我们在休闲钓时当然有时是有必要打个窝子的,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对于休闲钓的打窝之说也是一样,每到一处钓点,不管是鱼塘还是野外,都应当根据鱼情而定,有些水域必须打重窝,有些水域则必须少量打窝,有些水域反而不必打窝,所以打窝是否必要是根据水域的鱼情而定的,不是说每到一处钓点不管三七二十一咣咣咣打下足量的窝料,然后死守等待鱼儿上钩。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打窝,什么情况下没有必要打窝呢,我们该怎么判断怎么打窝,怎么控制窝料的量呢?

精养鱼塘因为定时投喂,鱼儿始终处于饱食状态,还有对鱼饲料已经习惯,其他的饵料不会产生很大的兴趣,故此我们前去这样的鱼塘垂钓时必须用投喂的鱼饲料打窝,针对的目标鱼是大型的底层鱼类,最好是一次性打足窝饵,如果垂钓的目标鱼是鲫鱼,那么我们必须改变一下打窝的方式。“天女散花式”,用投喂鱼儿的饲料抓上一把,在窝点撒上一把,间隔时间15分钟左右不必一次打足,否则会受到大鱼的侵扰,因为精养塘的鲫鱼习惯了抛饵机投喂的方式,听到饵料的落水声会起到很好的诱鱼效果,这样的声音远远比过美味的饵料。

普通鱼塘基本上鱼的种类繁多,但数量会不均衡,基本上以鲢庸养殖为主,鲫鱼是基本上野生的,投喂也很少,故此此类鱼塘基本上接近野生环境,想要在这样的鱼塘钓到鲫鱼,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样避让半水的养殖鱼,鱼塘生态破坏较少,鱼的密度也可以,故此基本上不必打窝,但可以在钩饵上做文章,商品麝香小米是首选,在钩饵中加入适量的小米能很好的起到打窝的效果,不打窝不证明可以直接垂钓,开钓时挂大饵拉频率也是一种打窝的方式,这也是竞技钓里常用的一种正规台钓打窝法。这种方式可以使窝中不声不响的瞬间形成一个小区域的雾化区,不至于招引大型鱼类前来觅食。

自然水域垂钓鲫鱼时,鱼群的活动会随着水流与季节不断转移,故此寻找与追踪鱼群是关键,又因为现在的自然水域生态破坏及其严重,导致鱼群四处逃散,没有一个常年落脚的地点。笔者在多年的自然水域垂钓鲫鱼的规律所得,忽然间在某处会出现鱼情特别的好,但没几天一下子便销声匿迹,再怎么使招都会无济于事。要在这样的水域钓到鲫鱼,那就要有一种不断追寻的信念,钓鱼人在自然水域钓鱼是不看水情的,首先是看有无人垂钓,有多少人,这是关键,如果每天看到此处有大批的钓友垂钓,必定是此处鱼情爆发的时段,你只要凑凑热闹便可以捡到便宜了。那么自然水域你垂钓鲫鱼要怎么样打窝呢?首先我们要考虑的自然水域里肯定是小杂鱼泛滥,哄抢饵料是最最常见的事情,怎么打窝是避免小杂鱼骚扰的关键,故此我们的窝饵必须是颗粒的,尽量减少粉状容易雾化的饵料,基本上以细碎的大米杂粮浸泡曲酒当做窝饵,量不宜多,最多不超过打窝器一罐,当然鱼情很好的时候也可以跟普通鱼塘不打窝的垂钓方式一样。不管窝饵与钩饵,当小杂鱼过多时最最忌讳的是用腥饵,窝饵中不必添加其他饵料,钩饵尽量选择清香型的饵料,自然水域垂钓,钩饵最好是加点藻元素,因为这样的水域鲫鱼都喜欢觅食水草。

死窝的定义是有鱼不上钩,窝中鱼腥泡泛滥,但就是不咬钩饵。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呢?

窝饵味过重,且量过大。因为鱼儿在水中寻找饵料的先天条件是嗅觉,鱼类的嗅觉相当灵敏,带有气味的窝料入水后,鱼儿便能远远的闻到并追寻至窝点,但窝饵气味过浓,会导致鱼儿反感,进窝后只是不断的拱着饵料,其实并没有觅食窝中的饵料,当钩饵落在窝中,窝饵的气味已经覆盖了钩饵的气味,鱼儿当然也就不会再有兴趣去觅食钩饵了;重窝也是导致死窝的因素,过多的窝饵鲫鱼早已经饱餐,只是在窝中戏耍罢了,对钩饵根本不会产生太多的兴趣。那么我们怎么来避免死窝的现象呢?打窝的多少是要根据水域的鱼情而定的不能一味的打重窝,调制窝饵时不要一味的注重重口味,什么杂七杂八的香料一大堆,一心想调制一款特灵的神窝饵,其实窝料的调制并没有那么复杂,只要水域有鱼,哪怕晒把白米也会招来鱼群,水中无鱼,哪怕是观音那里求来的圣水也无济于事。

还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在正常上鱼时,怕鱼儿太多一下子吃完窝中的饵料导致散窝,于是就加了一次窝饵,但事情却出现反常,没口了!这是因为鱼儿觅食钩饵是一个过程,尤其是鲫鱼,基本上只有把窝中的饵料觅食的差不多,并且聚集了一定数量的鱼,唯独只有不断拉落的钩饵,此时才会出现连杆上鱼,鱼群会在底下等待有规律的拉落钩饵,当此时增加了窝料,或者间隔长了拉饵时间,极易导致鱼群对少量的钩饵失去好感,或散群游离。笔者几次试验得来,当连杆上鱼时,接个几分钟的电话后下杆,鱼口就会一下子变的稀少,也不会再连杆了。台钓的技巧必须不断探索,有些也必须亲身体会,“高手”只是传说,只要你有一份乐于探索的精神,你就会豁然开朗,攀比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自我找寻原因是关键,钓很多鱼没什么,空军也没什么大不了,跑鱼了下次来过,鱼太多了也要试着环保,既能期待下次钓的更多更好,又能解决家人杀鱼的繁琐。垂钓是一项锻炼意志的户外活动,也是培养一种涵养与意念的方式,懂得垂钓就懂得生活。

与其他季节相比,冬钓不仅考验钓鱼人的钓鱼技巧,而且考验钓鱼人的耐心和毅力。冬钓不同于其他的钓鱼方式,它不是下钩等鱼,而是找鱼下钩。冬季钓鲫鱼听起来难,但是如果掌握一些实用的冬钓小技巧,必能有好的渔获。一个钓点2~3个小时钓不上鱼就得更换钓点。垂钓时,应布2~3个窝,哪个窝上鱼就在哪个窝钓。冬钓的装备有讲究,有老钓友云:“冬钓有技巧,竿长、线细、鱼钩小;饵料腥、香效果好;活饵优于成品饵料。”这是进过钓鱼实践得出的真理,冬钓鲫鱼只要根据以上选择钓点,必能锦鳞盈篓。

鱼儿对于水温的变化是十分敏感的,因此到了冬季它们会寻找水深、向阳、避风、暖和的地方做窝。只有这样才能够安全的度过寒冷的冬天。所以,冬钓找鱼窝是关键。垂钓时要注意一下两点:

要找河流的转角流水缓慢处、向阳水深的桥头和桥头角及桥柱脚处、水深的埠头边等,此处多是人工为鱼儿造的窝;河、湖、水塘水中没有杂物,可寻找湖、河、塘中的中心,水相对较深的水坑或有挖引水沟伸向中心处的深处,鱼儿利用较深的地方自己会造窝越冬。

水草是鲫鱼的最爱,这种胆小的鱼类只有在水草的掩护下才能够避开肉食类鱼儿的攻击,同时,丰富的水草能够为它们提供最多的营养保障。所以,要是能够找准水草就能够钓到大鱼。无论是湖、河还是塘中都会有许多没有腐烂的水草,称之为暗草,在这些暗草的指引下一定能够有收获。垂钓时,要先试一试让鱼钩顺畅到底,切勿让线搭在水草上或挂住水草,提竿时要垂直向上。

河湖或是水塘中都会有些流动的暗流,这些暗流处比静水的水温高,能够吸引鱼儿群聚。同时,由于常年流水,水底杂物和有机物较多,有机物、草种子、小河虾是鱼很好的饵料,杂物下边是鲫鱼的藏身之处。垂钓时,找准相对稳定的水域下钩,一定会有收获。

水底那些石块形成的空隙被称为石窝,这些地方的温度也相对较高,鱼儿喜欢聚集在此,尤其离岸稍远一点的水深的地方时最好的。垂钓前要了解地形,找准石窝再下钓是很明智的。水中常常会有些干枯的树枝横卧,这些树枝下面也是鲫鱼的最爱。越是干枯的树枝下面,因腐烂的树木吸引着许多微生物和小虫、小虾,它成为鱼儿的上口饵料。垂钓时,要贴近树桩和树木,找准树桩或树旁最深的水域下钩。

在冬季,掌握逗鱼咬钩的技巧,对提高钓技和钓鱼的兴趣很有帮助,现将几种逗鱼咬钩的技巧与钓友交流。

跳逗:跳逗又叫快逗。跳逗有水下跳逗和水上跳逗两种技法。水下跳逗是利用竿尖的弹力,将钩饵从水下弹跳起来约20~50厘米,然后让其自然下落,制造出钩饵的动感,形成活食,一个过程可以连续弹跳23次,相隔一段时间再跳逗。也可以有间隔跳,在浑水和流水中使用跳逗,鱼容易咬钩。水底跳逗的关键要掌握好力度,防止出现挂鱼动作,造成惊鱼。水面跳逗是利用钓竿的弹性,使钩饵在水面上跳,模仿昆虫蛙类落水状,诱鱼咬钩。笔者平时用小青蛙作饵,在荷叶中用跳逗的办法钓黑鱼十分有效。

移逗:移逗又叫慢逗。移逗有两种:一种是垂直移逗,一种是横向移逗。垂直移逗的作法是:用钓竿将钩饵慢慢地提上约20~30厘米,让其自然下落,可反复多次,垂直移逗容易使鱼接钩,发现鱼漂停住或不下沉就应立即扬竿。横向移逗将钩饵缓慢在水下约为5~15厘米的范围划半圆,可划两到三个半圆,每划一个半圆应等待片刻,观察鱼漂判断是否有鱼咬钩,划完三个圆,如无动静,可如法炮制,在浑水和深水中使用此法,极为有效。

悬逗:悬逗又叫手逗。不用浮标,全凭手上感觉钓鱼。悬钓的作法是:将钩饵停在水中或水面不动,时间可长可短,感觉咬钩饵拉动鱼线再扬竿,悬逗持竿费力,精神集中,容易使人疲劳,极要耐心耐力,悬逗主要用于钓鲫鱼、鳊鱼、鲌鱼、草鱼等。

拖逗:拖逗分两种:一种是定向拖逗,一种是任意拖逗。定向拖逗将钩饵抛向窝子前方沉底后,将钩饵分段拖至窝中,定向拖逗容易惊鱼,除特殊情况,不宜采用;任意拖逗则是将钩饵向任意方向抛出,或是向鱼群抛出,可在水面回拉,也可将钩饵沉下一段高度往回拉,拖逗宜抛远,主线要放长,必要时,可减坠去标,拖逗常用于钓鲌鱼、鳊鱼、草鱼等。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