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过水的表面张力和流动水中鱼线的阻力来深度的剖析影响鱼线切水性的因素,首先说下切水这个词,现在网上像某宝等购物网站上的不良商家,用一杯水里放一段鱼线看下沉速度的这种忽悠二傻子的实验方式来证明鱼线的切水性,这就让很多明白事理的钓鱼人认为切水这个词是子虚乌有的、是国内鱼线厂家编造出来的,其实切水性应该是鱼线真实存在的一个指标,影响它的其实就是鱼线的比重,先说下水的表面张力吧,一根绣花针飘在水面上这个实验想必大家都做过吧,那鱼线怎么才能快速的打破水面张力进入到水下呢,在多年的钓鱼过程中我发现首先细线相对粗线切水快,另外就是鱼线的比重 比重大的入水块,那么鱼线的比重大特点有什么,就是相对密度较大显得略微的硬一些,好的进入水下后咱们再来说说水流,水流在台钓中叫走水,特别是水深的时候,一走水就阴漂,那么这个情况第一可以换上细线第二可以选择平行卷的线绑上一幅新的主线,因为鱼线是软的,自然卷和用过的鱼线的部分位置横截面因为挤压已经变形,就会加大对水的阻力自然也就能更好的感受水流拉黑你的浮漂,如果走水特别严重大家可以试试碳素线,碳素线比重很大、切水快、阻力小、这一点在矶钓中体现的很彻底,以上这些都是我个人看法,希望各位钓友修正讨论,我的目的是整明白这个事。
有擦竿的,很少有擦线的,每次收竿收线把线组擦试干净,效果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