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的条件,鱼的4种鱼漂讯号会交替出现。但在实际的钓鱼活动中,由于鱼体的大小、饵料的可口性、饵团的大小、浮标的材质……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鱼的这4口讯息并不会固定在某一钓目上,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的变化和调整。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把浮标调灵后的情况。在我们将浮标调灵后随着调目的减少,要想钓全鱼吃食的4个阶段,对所上饵团大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而且由于浮标的剩余浮力的减小、饵团的减小,使浮标出现鱼讯语言所需的力量也就变小了。有时即使双饵卧底,体形适当的鱼的“探口”也有可能使浮标出现鱼讯语言。原因就是浮标的剩余浮力已经不足以平衡掉鱼吃饵后的残余力量,而此残余力量恰恰使浮标出现了鱼讯语言。也就是说在浮标调灵之后,鱼的前三个过程所出现的三口讯息,在浮标的钓目上很难区分清楚。
为什么说是前三个过程不好区分呢?原因就是1、鱼在前三个吃食过程中,子线都是垂直的(钓目在调目以内),在浮标的剩余浮力加上饵团的重量不足以平衡掉鱼吃饵的力量时,鱼探饵、吃饵后所剩余的力量能很快地传至浮标,导致鱼讯。如何滤掉其中的假口抓准实口?就要求我们总结和吸取多次垂钓的经验和教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来很好地掌握它们。
2、在调目范围内,若空杆仍然多于中鱼,就需要我们继续往钝了钓(即钓目要大于调目了),直到有讯息即中鱼为止。此时你所钓的一定是鱼的“老口”讯息(双钩卧底、子线弯曲)。但我不主张抓鱼的“老口”讯息,一定要抓鱼的前三口讯息,这是因为抓鱼的第四口——“老口”讯息,就如同我们常说的“起杆晚了”,即鱼已经开始游动,再起杆中鱼,钩对鱼的刺痛是很大的,使鱼在未离窝前就受惊而发力逃窜,如同在窝子里遛鱼一样,不但容易惊窝,还很容易切线跑鱼。
所以,除了钓老、滑鱼、糗鱼之外不建议大家钓“老口”。所以说,如果我们在调目之内无法找到很好的上鱼点,就应该重新来调整浮标的调目,往钝了调(减铅皮),直到鱼讯与上鱼率几乎一一对应时的钓目在调目以内为止。不能犯懒钓“老口”,而错过上鱼的最佳时间。
单纯的追求调灵、调钝、钓灵、钓钝都是不可取的,而是要根据鱼口与标讯对应中的真假程度,来适时调整浮标,找到最佳的上鱼点,而获取骄人战绩。特被注意:“最佳的上鱼点”不一定就是钓组的最灵点,而是有标讯就中鱼的最灵点,它对应的是鱼的吃口(或“探口”、或“吞口”、或“走口”、或“老口”),随着鱼情的变化它不是固定的。所以很难说你应该钓几目、钓灵好还是钓钝好。
有许多钓友就是没有弄清浮标的鱼讯语言与鱼吃饵之间的关系,而走入了追求“调几钓几”“钓灵还是钓钝”的误区。明确了浮标的调目、钓目与鱼吃食过程之间的关系之后,如何很好地在实际的垂钓之中运用得当,需要钓友们不断的实践和摸索。
总之,认真地分析浮标所提供的每一个鱼讯语言,很好地理解实际垂钓过程中鱼吃食的状态,充分调配好鱼讯与上鱼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提高鱼获的关键所在。
总结:垂钓中浮漂的灵与钝所起到实际作用,是根据鱼情的不同和随时发生的变化,时刻在进行着正反转换,浮漂并非越灵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