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跃进水库。
秋末的一个小雨天, 我到那水库钓鱼, 不远的小湾处一蓑笠翁蹲坐雾幔飘渺的水边, 一动不动, 静盯水面, 但不曾有杆伸出, 让我纳闷, 此翁是钓鱼的吗, 又无钓竿出岸, 难道是看鱼的? 雨天大老远跑来水边看鱼, 让我心升好奇, 但未去探究, 以免打挠, 自顾专心垂钓。 不久, 老翁那边水响, 扭头一看, 只见那翁在持竿摇鱼, 他一边走一边反摇正摇, 一会用竹编抄子抄起一鲤。 不一会那边又水响, 见老翁又在摇轮。 那边水响笫三遍时,
我这边三支车竿仍箭指云雾威然不动,终于坐不住了, 悄悄来到老翁身后, 后坡, 遂作战地观察员。此时雨停,见那翁蓑衣在背上翘着,看来是个驼背,斗笠盖住头看不见他的脸, 但凭驼背判断此翁有点年岁了。 让我诧异的是我从未见过的那竿具, 一节不足一米的无稍竹棒,(实在称不上竿) 更让我吃惊的是竿上配的如老妪纺车般的直径约三十公分的竹架线盘, 盘上绕大堆上过桐油的黑黄麻线(应为绳才确切), 麻绳牵出的前方水面上是指粗的几节高梁杆浮子。 不看水面则罢, 一看让人激动, 那几节浮子周围两三个平米, 是一片不断升起的寸长稻草节, 并有大片伴有泥黄水的鱼泡不停冒出, 可想见水下的鱼成堆, 说不定还在打架哩。看其场境的当儿, 见那高梁杆梭的下去了, 老翁慢起场竿, 钩住了! 鱼要线, 那大车盘轴孔很旷一歪一晃的吱啦嘎啦放线,。老者起身溜鱼时发现我, 才看清斗笠下一张并不老的脸, 约么三十岁多。 我笑笑算是招呼, 他望了我一眼自顾摇盘, 鱼上边, 但已离钓位几丈,要拖鱼回来拿抄, 我赶紧持抄去邦忙, 抄上一五斤红尾鲤。
我那边仍无反映, 估计这片的鱼都被蓑笠者(不是翁了) 招集了。 干脆不管它了, 难遇高手, 邦邦忙也许他能传个一招半式。 就这样邦抄至中午, 我共邦抄八条鲤鱼加上先钓的三条共十一尾, 最小两斤最大七斤左右。他装鱼的是上面盖有篾笆折的浸在水边的背蔸, 装得快满了 ,他收竿不钓了, 可窝里还在泛起草节和鱼星。“你来这里钓, 我不钓了” 这算他说的第一句话, 我说“我也要回去, 下午有事” 他去拖背蔸很吃力, 我邦抬了起来, 六十斤不会少。 他拆了盖, 坡上扯来一节藤, 穿上两尾四五斤的鱼不说什么的递给我, 我边退边摆手, “不要, 不要, 我不爱吃鱼” 见我推辞将鱼放回, 放上那节没下钩线的竿, 蹲下背起背蔸走了,
临走回头丢下句:“ 我认识你, 我住坝下王家老屋!”
望着他负重远去的背影, 我想我见到了真正的钓鱼高手。 前不久, 有识之士在老网上说, 真正的钓鱼高手隐藏在民间, 这话令我信服。 我不鄙视那些个全副现代高档武装, 和上几盆工厂轰轰隆隆整出洋料,在屁大个池子里放上几万斤鱼, 然后一溜儿摆开的绿男红女, 挥挥扬扬抛竿, 最后哨子一响, 数出或称出个什么大师来。 让我看来是陆老爷子去敲的那条广九铁路上, 不知不觉分出了一条伸沙漠的远离正轨的岔道。
话回正题, 那时我在粮点工作。一天来了个有点面熟的驼背中年人买救济粮, 他盯了我我盯了他, 想不起哪儿见过。 他边撮玉米边说, “峡同志,你想不起了, 跃进水库钓鱼那回?!”“ 嗨!” 我一拍大腿, “你看我这年轻轻的记性, 别撮了, 中午就在我这里吃饭, 我还打算有空到王家老屋找你拜师的呢, 你今天送上门了, 不准走, 要把你半天钓几十斤的手艺教我一点” 他不好意思的脸上憋得紫红, 连说“要不得要不得” 我便抢了他的背蔸藏了, 他显得手足无措。“ 你坐下邦我看着, 我去找点吃的喝的” 粮点小只我一人, 收加卖都我一人, 自己煮饭。我到农户家弄来一块腊猪尾肉, 那时什么都凭票供应, 有钱也买不到肉, 那农家不要肉钱, 要我卖五十斤地脚粮给他, 行! 成交。处理地脚粮是点里的权力。 又到供销社找老同学开后门打了一斤苕渣酒, 说是下次补票,其实哪有酒票? 可那老同学嘴馋,听说有圆尾肉, 关了门跟着跑来了。 整了菜喝酒, 席间我还不知道驼背钓者姓什名谁呢, 还俨然热乎得象开档裤朋友, 让我那卖酒的同学一头雾水。这就是钓鱼人的德性, 那农兵去广东与那伙子渔疯子在桌上撞破了酒杯的场面, 不是圈内人你相信他们是八辈子也没见过面的人吗?
后来知道他姓王, 王什么我已忘了。
老王木讷不善言语, 但喝酒蛮行的, 一斤酒大半下了他的肚, 想是难沾酒星, 唉, 那个年代呀, 想呷上一口酒都难哦。 问他钓技他说酒喝多了说不出, 要我抽空上他家去看他弄。 饭罢, 看他确有点晕乎, 让他上铺躺了, 我邦称了供应给他家的三拾斤救济粮, 还给装了二十斤地脚粮, 我打算邦他付钱, 尽管我也只二十四元一月, 但他更困难. 不完全是为要学他的钓技, 我将他当钓友了。他清醒后一脸愧色的说走, 我让他背走, 钱我给了, 他说什么也要给钱, 最后丢下四块钱走了。 一会儿又回来了, 说我给称多了, 三十斤没这么重, 我说没错, 给你称了二十斤地脚, 选选还可免强吃两顿。 他不会说感谢话, 一个劲说“那郎个要得哟” 看来他口袋里已无余钱,如有一定会给,多老实的人啦!
以后忙于收粮, 无暇去找王驼背。 一个下雨天早上, 门市上来了个十分腼腆的十一二岁小男孩, 在门外磨磨蹲蹲的好象有事, “小兄弟, 有事吗?” 他开口了, “你是不是峡叔叔?”“ 是啊!” “我爸要你上去,”“ 你爸是谁? ”“王家老屋的, 娃王! ”“哦, 是钓鱼的王…..” 差点说出了“鸵背”两个字。可能是今天下雨生产队不上工, 老王有时间钓鱼, 让我去学艺。下雨没人来买米, 如有人来, 还是老办法, 仓库锁了, 门市装一箩米, 请老同学邦卖。并在老同学那里又痞了一斤苕渣酒提着,跟了那孩子到了王驼背家。
那老王好象知道我一定会来, 正在大门口将一只叫呜红鸡公用刀割得颈子喷血, 见我到也未表现出热情, 说了声“屋里坐”, 将还在弹扑的鸡扔进桶交女人收拾, “走! 去准备钓鱼的东西”他拿了撮箕扁担, 要我跟去, 来到牛圈, 他钻了进去, 装了两撮箕鲜牛粪挑回倒地坝上, 我问牛屎做什么, 他说喂窝子引鱼来。 我从末听说也未见过钓鱼还要做窝, 很觉新鲜。 他又去挖了半撮箕散黄泥, 再去抱了一抱新稻草, 用刀在木料上将草砍成寸长的节, 三种材料合一起, 用手脚踩柔, 成坨手颠不散后说行了。 由此我想起那天他的浮子周围泛起的黄水和草节, 以及密密的鱼星。他去提了一小篓巳用油炒好的红苕丁, 拿了他的车盘杆, 用背蔸装了牛粪, 让小孩提饵篓, 大家戴上雨具, 说走就走, 我们向水库爬去。 上了坝雨渐大, 将到上次钓点, 坡陡路滑, 他小孩滑倒, 手一挥那篓红苕钓饵脱手飞出, 轱辘滚到库里, 小孩差点下水, 幸好被我抓住, 见饵洒进水里不见, 王驼背火了, 放下背蔸嘴里吼骂, 要来打他儿子, 被拦住, “不要紧, 水边还能捡些起来” 我劝道, “你龟孙子还不快去捡, 泡久了有屁用!”
他吼他儿子,自个儿背了牛粪去钓位。 我和他小孩在站不稳脚的水里摸起二十多颗苕丁, 实在摸不着了只好捧着水咕咕的苕丁去钓位, 这时老王还在瞅骂他娃儿。
老王将大坨的牛粪抛在离岸两丈远的水里, 抛一半后, 用小坨向前面递进抛出, 然后坐下整理钓具。 整理完并不挂饵抛竿, 伸着头紧盯水面, 这就是那天见到蓑笠翁无竿指水, 却眼盯水面的奇怪场面。 “为啥不下钩?”“ 鱼没来!”“怎么知道来了?”“ 草节起来水里有泡泡了鱼就来了。” 半小时后, 有草节升起并有小泡冒出, 我激动起来, “快下钩, 来了,” 他不动, 说是鱼小鱼少, 等大鱼来多了再下, 又等了一个小时, 草节多起来, 不少大泡伴着牛粪黄泥水泛起, 我早已急得心里突突跳, 希望他早下钩, 直到这时它才不慌忙挂饵抛钩, 十多分钟, 高梁节浮子一节节入水, 当后几节一下入水, 老王猛然站起扬竿, 中钩要线, 牵出窝溜鱼, 抄起约三斤野鲤, 再抛竿许久不动, 老王说“来大家伙了, 你看那泡!” 果然, 无小泡了, 只见乒乓球大的泡冲起来了。 老王轻轻回摇了一点线, 无反映, 再摇还是不动, 但大泡不时升起, 起钩换食轻抛入水, 未及等候, 那七节浮子鱼贯入水不见踪影, 老王触电般跳起扬竿, 是我见到他最快最大的动着, 随即跳一边牵鱼, 并吼开水边的娃儿, 看架式挂上少有的大鱼。从刺鱼后那大车盘就不停的吱嘎吱嘎的放线, 老王试图用大指头压轮增加阻力, 马上被擦疼得甩手, 后扯上衣角包手压轮, 还是没能阻止其继续要线, 怎么也摇不回线,眼看大轮上的线快放完, 老王只好跟着跑, 最后线放完, 要硬拉了, “快来把我捉到!” 老王呼我, 我一愣, 见他蹬地仍被拖着向下滑, 我这才反映过来, 连滚带跋跑去扯住他后衣向后拉, 方才稳住老王, 老王扯竿后退, 我猜老王已知无法弄起大鱼, 只想扯断线保住竿。我俩共同用力, 只觉嘣的一声, 终于脱钩, 我跌坐湿地老王倒在我身上, 与此同时两百米开外哗哗飞起一黑红巨鲤, 咚的一声巨响栽入水里。“就是那条, 扯痛了飞起来的, 起码二十斤”老王说。
收了线看, 三颗鞋底针钩全被扯去, 无备用钩了, 只好遗憾收工。老王将剩下的牛粪倒入水洗了背蔸, 背了那条三斤鲤鱼回家。到驼背家己过中午, 当然鸡已屯好, 老王教女人去煎鱼, 自已去盛来一钵鸡汤, 端上其他小菜, 拧开我带来的酒, 倒了一土碗,你一口我一口的喝起来。酒过一碗,老王没了拘束,话也多了。他告诉我他这做窝的法子,是那年整修大坝,省里来的白头发工程师教的。“那老头才会钓鱼呢,想钓什么鱼就钓什么鱼,想钓多大就钓多大,想钓好多就钓好多。” 王驼背把那工程师吹得很神。“那时我在工地做小工,那老头喜欢泡菜,我经常给他带泡菜,人熟了他就教我钓鱼了。”
难怪哩, 王驼背是师出有门呢。
故事不错,已拜读!:smoke
拜读了!好长
好贴
我想看图啊
好帖子。顶!
呵呵!!!!!!!
故事不错.看得我好累
很好
感觉身临其境
真心高手
有意思
真的?
你是高手啊
好故事。确实有几分道理。
你师傅!
路过
有这么多鱼啊
像看小说,有意思,顶了。
有意思。。。
虽叙述的是多年前的往事,但现在看来内容还是很新鲜生动有趣,好帖,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