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冬钓八个应变,避免五大误区

xia遇卿2016-11-30 14:58:29

冬季钓鱼,及时应变非常关键,如果不及时应变,空军也很正常。今天分享冬钓的8个应变和5大误区。

变钓窝

初冬钓鱼要灵活,不能死守在一个钓位上,应多打窝,勤挪动,找鱼钓,而不能等鱼吃。选择不同深度,不同离岸距离,可以多打几个窝试钓,哪个窝先发,钓哪个窝,哪个窝有鱼钓哪个窝。

变饵料

饵料要变夏,秋季的“香”为“腥”,无论是窝,饵料,都要以腥当先。在面饵中要加些虾粉,蚕蛹粉或血粉,还要讲究活,鲜。做法是打窝时,可在窝料中加些血虫,红虫来诱鱼,饵料最好用红虫,血虫,鲜活的红蚯蚓,蛆芽等。变钓组

要变短竿为长竿,粗线为细线,大钩为小钩,大漂为小漂。

变灵敏度

要讲究灵敏度,改夏,秋季的调4钓2或调平水为现在的空钩悬空调6~8目,钓1~2目。

变扬竿时机

当浮漂下沉或上送0.5~1目,就要迅速起竿。

变深浅

深水区水温自然高。但也要灵活掌握。如一直是大晴天,也可在浅水区试钓;如持续阴雪天,则需找深水区抛竿。

变钓法

施钓中,每隔3~5分钟,慢慢将竿头挑起,再轻轻落下,这就是逗鱼,达到吸引鱼儿的注意力,诱鱼前来觅食的效果。

变水层

根据早晚水凉的因素,找水层钓鱼。

冬钓五大误区

晴与阴

冬季垂钓,大多以为要选择风和日丽的晴好天气,其实不然,在寒冷的隆冬季节,当天气晴好,气温跟随太阳的高度升高时,也会带动水体水上层的温度升高,当水体上层的温度高于底层的温度时,鱼儿便会避寒趋暖,从底层游向中上层沐浴阳光(这里仅指鲫鱼),所以大晴天其实很不好钓鱼,晴天出钓,应是上午的9点左右和下午的5点左右才有鱼咬钩。

阴天出钓,全天都可上鱼,在四川地区来说,吹风天,雨雪天才是钓大鲫鱼的最好时段,只要漂动,就是鲫鱼上钩了。所以冬钓鲫鱼选择天气的要诀是:钓阴不钓晴,钓晴两头行。

深与浅

冬钓深,这是无容置疑的,但多深才算深,多浅才是浅呢?深与浅这是个相对而言的问题,是小河沟石堰,是河流,还是水库,它们的差别很大,再则冬季是枯水期,河水基本是不流的,对于有电站和石堰的河流,小溪来说,有的河段水质会变得很肥,这对钓鱼来说,影响也会很大的。

对于水质较好的水库,河流,冬钓鲫鱼水深一般应选择在5~6米左右,小型河流的电站,石堰,应选择最深处(这些河段不会很深),叫作“钓远不钓近,钓深不钓浅”。

由于生活废水和沿河养殖业废水对河流的污染而变得很肥的水域,沉淀在河床的杂物的发酵作用,会使这种水域的温度比其他水域高一些,因而不能钓深,一般2米左右,但一定要钓远,因为靠近河流中间的水的流动性(哪怕只是微弱的)要比近岸高很多,流动的水不仅含氧量高,而且还会带来食物,所以这种水域要“钓远不钓近,钓浅不钓深”。

荤与素

冬季垂钓,由于水温很低,鱼儿的活动能力很弱,嘴也张不大,觅食欲望也不强烈,所以冬季垂钓一般认为活饵比死饵好,荤饵比素饵好,腥味比香味好。

在十多米长的同一段水域,先是4~5个挂蚯蚓用传统钓在哪里钓,已经钓了几天了,收获颇丰,我们有3个钓台钓的去了后,都是用商品饵垂钓,2~3天后,我们频频上鱼,而挂蚯蚓的就很少上鱼了。再后来就只有我们3个钓台钓的在哪里钓了。我用的是酒香型饵料,比他们用腥型饵料的垂钓效果又高出很多。

这是因为中小型河流大都建有石堰,电站,冬季枯水期,水是基本不流的,由于城市生活废水和农村养殖业废水的大量排放,使这些河段的水质富营养化,所以在水质很肥的水域,素饵比荤饵好。香型比腥型好。

在水质很好的水域,当然还是荤饵(活饵)比素饵好。

向阳与背风

“冬钓向阳背北风”,众所周知这是冬季垂钓选择钓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前提条件是这个钓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要向阳,2.北方地势较高,水岸线较低,这样才能够背北风。但在四川的浅丘山区,河流跟随山脉走向变化,蜿蜒曲折,风向也会跟随山脉走向的变化而改变,风向不定,经常会遇到向阳不背风,或者背风不向阳,这时应当怎样选择钓位呢,实践证明,重要的是背风,风小浪才小,冬季的鱼儿很少活动,只有背风的缓流区,才是鱼儿停留,栖息的首选地,但很多人在向阳与背北风的选择上,都误以为向阳最重要,其实应当首选的是——背风。

浓与淡

众所周知,冬季用饵的基本要求是冬——浓。也就是我们在调配饵料时,无论是腥也好,还是香也好,都要加大其浓度,以提高对鱼儿的诱惑力。

在浅丘山区,中小型河流纵横密布,大多都建有石堰或电站,在冬季枯水期,这些小型河流是基本不流的,但城市生的活废水和农村养殖业废水的大量排放,使水质变得很肥,在这样的水体中垂钓,不要说浓腥,就是一般的腥味型饵料鱼儿也是不买账的。这种水质的小型河流在四川的浅丘山区不在少数,所以在调配饵料时,切忌加腥,应以甜香为好,且不宜过浓。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