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8日 11:28
开源公园
蚯蚓
鲫鱼
昨天出钓收获满满,可惜小鲫个头太小不上两,今天换钓场,去开源公园看看,中午到地方己有四五个钓友在钓了,有三个钓友打的海竿串钩,渔获很少,有一位大叔打串钩上红虫钓了几条水光皮。我一开始用商品饵钓,两个小时漂都不动一下,又换蚯蚓,也不行,后来索性把竿放水里了,等一会一看漂送可高,提竿有点力度,一尾二两白鲫入护。
钓鱼里经常会遇到鱼儿拒食的现象。例如在同一片水域,同一个钓位,你今天频频上鱼,鱼获甚丰,但隔天再钓,也许一天下来,不管你是换饵也好,换位也好……想尽一切办法,可能浮漂还是一动不动,一鱼难得,空护而归。这样鱼获迥异的现象还很多,也往往令钓鱼人疑或不解。
但鱼类为什么有时摄食强烈,有时又食欲全无呢,再有是哪些具体的原因造成鱼不吃食,停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咬钩)的呢?我认为,鱼类拒食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涉及到鱼类学、鱼类生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等多学科方面的知识。但我不是这些学科类的专家,要从学术的理论上去揭秘鱼类拒食的原因,我无能为力。在此我只能以实践钓鱼中积累的经验谈谈鱼类拒食的原因和应对的办法。
一、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软脊椎动物
它的生存离不开水和氧气。在缺氧的水体里,鱼类与人一样会感觉很不适,为减少氧气的消耗,也是鱼类生存的本能,就会在水里少游动,减少进食或拒食。“肥水鱼难钓”这是钓鱼人的共识,所谓的“肥水”就是水质受到污染使水中含氧量比较低的水体,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造成水体溶氧量低的因素。
一是用各类污水作为补充水源,在这样的水域中由于褐藻、甲藻等过多过盛,有的还含有过多的矿物质和腐殖质,水质肥,在夏天日光长时间照射下,各种藻类分解时不仅会消耗水中氧气,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影响鱼类吃食,甚至死亡。
二是在多年未清淤,鱼塘中鱼的密度高,又得不到氧和活水补充的老鱼塘,鱼会因缺氧而浮头,无心吃食。三是有些水域中生长着大量的水草,封闭了水面,水体从空气中得不到氧气的补充,遇上日照强,气温高等天气,鱼类感到窒息就会上浮换气而不食。以上这些就是造成水中含氧量低鱼不咬钩的主要原因。
二、低气压天气
此天气是影响鱼类吃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钓鱼人经常遇上的,它主要的形成和形式表现在:
1、天气闷热,无一丝的风,水面静止不动,鱼在水体里萎靡不振,不思进食,渔谚说的好“水不动、鱼不跳、风不吹、鱼不咬”。
2、春雾而雨,冬雾即晴。雾长时间笼罩不散,造成无风,气压低,鱼类沉于水底,很少活动。
3、刮东南风使大气中水分增多而气压变低,水体不能从大气中吸收氧气,水中严重缺氧,鱼在水底感到极度的不适,不得不浮头呼吸。
三、鱼类的摄食与气温水温有着密切关系
气温的变化直接作用于水温 ,而鱼是变温性动物,对水温的变化反应敏感,直接影响其生长、活动和进食。多数鱼类最佳摄食,都有一个上限温度和下限温度,其幅度因鱼种不同而异。鲤鱼在水温15—25度时吃食最为强烈,10—15度或25度以上则较弱,10度以下食欲减退,4度以下就会完全停止进食。
钓友换新手机了?图片比原来好看了。
呵呵,多谢关注
特象桶底部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