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退休职工长江钓到72斤大鱼

天道唯清2013-08-06 09:06:04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这大鱼,真肥,一看就是局长级别的

很久以前

绝对的巨物啊

很久以前

我们这叫划鱼。或划达子。

很久以前

用的什么杆啊,真不错

很久以前

应该是鲶鱼,而不是江鲢鱼。

很久以前

鱼很大,无正面照,不知什么鱼。

很久以前

正宗长江鲶鱼

很久以前

湖北人口音大部分是年连不分的,这个应该是口误。

很久以前

真的假的?

很久以前

很久以前

巨物···············

很久以前

这是一尾正宗的“南方大口鲶”, 这种规格的完全可以做“亲鱼”(有的地方叫“种鱼”)用于繁育鱼苗。 由于鱼的体色一般受水体的颜色影响较大,从照片上看其体色偏黄,应该是产于长江,新鱼池中养殖的体色也比较偏黄,但湖泊和部分老旧鱼池中养殖的,体色偏灰色。 这种鱼的头部占身体的比例比生长在同一水域的另一种外形与之相似的鲶鱼(湖北孝感、武汉地区称为“土鲶鱼”)要大,当然仅从外部特征上来看,与两广一带的外来物种非洲鲶鱼(八须塘虱)差别是非常明显的。 我至少知道它有三种别名,湖北孝感市的老人叫“恶斗子”;湖北武汉的黄陂区的老人叫“恶口”,从名字上看基本上体现出其凶狠特征;但湖南益阳一带不分老幼都叫它“瓦子鱼”,就不明白是为什么了。 据我父亲(年过古稀、年轻时曾以捕鱼为生)讲,这种鱼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长江的干支流(甚至很小的河沟)、大小湖泊中广泛分布。 不同于“土鲶”体重很小时就能自然繁育,这种鱼因其自然繁殖时必须达到一定的体重,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捕捞手段的进步,往往在未达到性成熟时即被捕捞,所以自然分布的越来越少,可以说从普通百姓的视野中消失了近30年,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野生的小河沟和小型湖泊中几乎绝迹,但恰恰在此时已实现了人工繁育和池塘养殖。 这种鱼主要以鲫鱼为食,生长迅速,当年春天繁育的鱼苗在饵鱼丰富的情况下可以长到2.5千克(5斤)以上,但同批次的鱼苗生长速度不一,当有的长到5斤以上时,有的甚至还不足2两,如果混养在有鲫鱼的池塘中,对鲫鱼的伤害会很大。 这种鱼还有一个优点,不同于其它底层鱼,在冬天拉网时也比较容易入网。 由于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太久,在开始人工养殖后,很多餐馆就开始以“江鲶”为概念对外推广,实际上真正野生的“江鲢”极少,如果在养殖在大型湖泊中的,品质应该与野生的差不多,至于池塘养殖的,尤其是精养鱼池中套养的,因精养池防病治病用药较多,对其品质应该有一定的影响。 小时候曾见过一张我父亲与其族兄弟四人一起抬着这种鱼的照片,据他回忆那条鱼有一百多斤,我父亲扛的鱼头,后来不慎将照片遗失,十分可惜。

很久以前

[quuott]BmrmGFznyXHS%2bKxy7kV9tA%3d%3d[/quuott]这么大的鱼吃掉了是有点可惜,不过这种鱼已实现了人工繁殖,应该不属于频危物种。

很久以前

鲶鱼科的品种就是多 又大又多

很久以前

真的假的啊?

很久以前

本地鲶

很久以前

成精了

很久以前

傻傻分不清楚!

很久以前

好大的鱼啊!!

很久以前

绝对的大物。。

很久以前
上一页2/4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