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下午16:30分,我给大家承诺过的 ,现”中华倒刺鲃“真身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装备:台钓5.4米钓竿
线组:4.0主线+2.0子线 钓浮
饵料:参考”泰山渔夫“给的建议 用了螺鲤打窝,果然吸引了大量鱼群!
垂钓用饵是一种小昆虫,应该是蚂蚱的一种!
垂钓的地方环境是相当的好!给大家欣赏一下!
灰常遗憾的告诉大家,由于本人只身战斗,上鱼的精彩画面错过了 只能给大家一些片段!灰常不好意思!
当当当当…… 巨物来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华倒刺鲃“ 乍一开始,我还以为是青鱼! 各位是不是很像?
各位仔细看看 有么有什么不同?
大概5斤多一点吧!
真不错!!!!!!!!
沙发啊,吹的好去处!
前排啊。。。还真的像青鱼
没见过
沙发 还真没见过
没见过,和青鱼是有点像。
回复 1楼壩气尐城爺的帖子有认识了一种鱼
这鱼好吃吗
和青鱼有什么区别
确实和青鱼很像。请楼主科普下
不错不错
这鱼真霸气
这个还真是第一次见
我看和乌鱼一样的
有点像鲤鱼
不会是青鱼和草鱼杂交的吧!!!
这个鱼还真不知道
第一次看到!恭喜!
不错 的确像青鱼啊
回复 11楼hai0712的帖子中华倒刺鲃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属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波,乌鳞,青板。 体长而侧扁,头锥形,吻钝,口亚下位,呈马蹄形。须2对,颌须末端可达眼径后缘。背鳍起点前有一向前平卧的倒刺,隐埋于皮肤下,背鳍具一后缘有锯齿的硬刺。背鳍后缘微凹,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前上方,距吻端比距尾鳍基为近。体背青黑,腹部灰白,各鳍青灰色,后缘为黑色;幼鱼尾鳍基有一黑斑,成鱼不明显。中华倒刺鲃为一种底栖性鱼类,性活泼,喜欢成群栖息于底层多为乱石的流水中,是底层鱼类。冬季,中华倒刺鲃在干流和支流的深坑岩穴中越冬,春季水位上涨后,则到支流中繁殖、生长;渔民称这种现象为“七上八下”,即农历七月以前是由干流进人支流的时期,八月以后是由支流退到于流的时期。3龄性成熟,亲鱼于4-6月间水位上涨时,即到水大而湍急的江段产卵,卵随水漂浮孵化。它是以水生高等植物为主要食物的杂食性鱼类;丝状藻类、昆虫幼虫、淡水壳菜等均为其摄食对象,幼鱼则以甲壳动物为食。一年之中以3、4月份和9月份摄食强度最大,一般肠管充塞度均为4~5级,生殖季节也继续摄食,但摄食强度减弱,肠管充塞度都在4级以下。 中华倒刺鲃分布于长江上游的干、支流里,中游里也偶尔见之。冬龄以后生长较快,最大个体可达25公斤,产量大,肉质肥美富油脂,为四川、贵州等地的重要经济鱼类。 分布于海南岛、珠江、元江等水系的倒刺鲃形态特征与中华倒刺鲃颇相似。主要区别为倒刺鲃的背鳍起点位置在腹鳍起点之后上方,距吻端比距尾鳍基为远。两种的生活习性与经济意义相同。倒刺鲃的最大个体可达4公斤,为产地常见食用经济鱼类。 中华倒刺鲃、倒刺鲃、光倒刺鲃等鱼的肌肉鲜美,均有一定药效,有壮阳补中之功效,主治腰膝酸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