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上关于调漂灵钝的问答和争论很多,我觉得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很普通的物理问题,但为什么很多新手看了别人的回答还是觉得云里雾里的?因为很多高手的回答亦是人云亦云,只是一开始听别人或者某位大师这样说了也就让定为真理了,没有细究其中原理,殊不知包括某些大师的解释其实也是不符合逻辑和科学的,最著名的就是“剩余浮力”理论。
我觉得谈到灵钝首先要给灵钝一个定义,何为灵何为钝?有了标准才有讨论的基础,灵就是反应灵敏,钝就是反应迟钝,这个很好理解,那何为灵敏?就是用很小的力就可以有很大的反应嘛,体现在漂上就是很小的鱼口就有动作,钝就反之。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运用高中力学知识去理解调漂的灵钝了。
首先高中物理告诉我们两个公式F=ma,Ft=mv,通过这两个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当F(外力,这里可以理解为鱼拉动饵料的力)一定时,m(质量,整个线阻的质量)越小,a(加速度)或v(速度)就越大,这说明线阻质量越小越灵敏,一组同样的漂吃铅小的比吃铅大的灵敏,小漂比大漂灵敏这几乎是公认的了。但是到了同一支漂时,空钩调高目(露出水面的目数多)却又被人说成是迟钝,这些人我不知道是否自己独立思考过,还是人云亦云,怎么不同的漂吃铅小是灵敏,到了同一支漂变成吃铅小迟钝了,这个逻辑能自洽吗?于是为了从理论上解释这个悖论,著名的“剩余浮力”理论便产生了,但是这又是一个违背基本物理常识的理论,浮力不会剩余,只有没入水中才有浮力,你调2目,拉到黑漂时增加2目浮力,我调6目拉进水里2目水上变4目,浮力还是增加了2目,除非漂尾是锥形的下面粗上面细时这两种情况才会有区别,当然如果持“剩余浮力”的人一定认为灵敏是指调目到黑漂的所用的力,那我也无话可说,确实6目比2目要多4目“剩余浮力”,但你钓鱼是非黑漂不拉的吗,同样顿2目就不是口了?呵呵。
至于钓目的灵钝,同样运用力学原理去理解也就很好理解了,这个我看网上分歧不大,也就不多说了。
以上是观各种调漂贴之后有感而发,抛砖引玉希望钓友们本着科学精神把道理越辩越明,不要把调漂灵钝变成一门玄学。
太深奥
看看程宁的实验就知道了
楼主的观点和分析基本正确,F=ma是指外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和速度v无关,可以这样理解:钓组的质量越少就越容易改变运动状态,同样的加速度质量越少所需要的力就越少,质量少的钓组,鱼给钓组一个很少的力浮漂就会有动作,所以吃铅越少越灵敏。调六目应该比四目灵敏。
好深奥啊 干嘛这么纠结啊 我以前也是纠结 后来就认定自己的方法了 重铅带钩带饵料找底 找底后把浮漂下拉要比子线长度长五公分 然后慢慢剪铅皮露出三目就可以了 这就是我的方法 上鱼绿也比较高
你辩证过了,结论呢,请给出
我一般钓深水是把漂调很高,挂饵剩下一两目。饵化了漂就上来了,底不平也没影响。
力学太深奥了,靠悟性吧
没看到结论吗
物理学~太深奥!简单实用最好,
程宁的实验实际上是错误的,他的实验只能证明钓目越低越灵,而不能证明调目越低越灵。调目存在的意义就是就是依靠调整铅皮重量来调整浮漂灵顿。所以调目的灵顿的确是在于铅皮重量,而非漂的排水量。化老爷子说的调目越高越灵,钓目越低越灵才是正确的调钓关系。
其实我觉得楼主分析的也对也不对。因为就调目而言,确实越高越灵。但这与浮力无关,而是因为铅坠重量的原因。浮漂的浮力在达到二力平衡时就已经被铅坠的重力完全抵消掉了。所以如果我用的是同一个铅坠,那么无论用大号或小号的浮漂(只要仍然能达到二力平衡),调目虽然会不同,但灵敏度一定是一样的。调目的灵钝是源自于鱼儿吸饵的力度能造成铅坠多大的位移量。同样的一股吸力,对五克铅和三克铅的影响是必然有所不同的。好比你用手去推吊在房顶上的麻袋,效果必然不同。
和我说的没矛盾,调漂阶段浮力等于重力,不同的漂调同样目数,大漂比小漂吃铅重,同一支漂低目比高目吃铅重,和曹冲称象一个道理嘛,利用浮力来称线阻的重量
我也去看了程宁的视频,现象是对的,但他完全是瞎解释,比如自由落体实验,自由落体时两支漂受的重力不一样,落到水面时速度是一样的但动能完全不同了,用不同的外力比较不知他怎么能得出重的反而灵敏的?还有那个撞击试验,他该学习一下弹性碰撞的知识,碰撞时质量大受力大,完全不在同一个受力标准上比较行程大小只能自欺欺人了
说得正确,程宁说的剩余浮力灵顿说,但是他并没有结合鱼吃食时所产生的力去分析,造成了调低钓低比调高钓高灵,《就是因为鱼要将高目拉入水中要用相对大的力》误导了无数人,作为大师就应该知道鱼的吸食动作与浮漂的动作有着必然的联系,底钓绝大对象鱼吸食动作分为·,1调整身体头下尾上近距离吸食钩饵入口《钩饵入口正常漂向为1-2目顿口,顿口大小幅度与饵嘴距离,吸力大小决定》,2吸食后的抬头《如果鱼吸食入口的第一信号没有传导到浮漂,那么就会在没有顿口的情况下涨漂中鱼》,3吸食后,抬头,游走,或转身游走,《如果鱼吸食抬头转身游走瞬间完成,那么浮漂将会瞬间黑漂,或位移》。结合以上就很容易明白,我们钓鱼主抓第一动作,既然鱼的第一动作只给了1-2目的顿口,甚至更小,为什么要让鱼去将钓高目的浮漂拉黑,真要将浮漂拉黑就不是嘴吸食的力了,而是身体游动形成的力。陈宁虽然套用了物理,但是要用对地方,不然就误导了大众。
好牛逼的感觉…让没学过物理的我情何以堪…钓目小于调目就是灵反之就是钝……我一直这样理解
理解,这是钓鱼届的2大理论,争议不断,仔细想想都有道理。我的理解是程宁所说的灵其实是浮漂给的动作大即为灵,故调低即为灵,而化老所说的调目越高越灵,其实是减小了铅皮,故惯性小,启动快故称之为灵。一个是行程大,一个是动作快,其实是两个命题。很高兴和你探讨,我的宗旨是要么不玩,要玩就玩出个所以然。
化绍新的观点和程宁一样,都是调目数越高越迟钝,调的目数越低越灵敏,原理是根据鱼下拉浮漂需要克服的浮力大小决定的。这个在垂钓学院第一季教室黑板上,第四季第四期讲解浮漂时都是这么讲的,所以不知你是从哪里看到化绍新说,铅皮越轻所以调目越高越灵,铅皮越重调目越低越顿的?
调是没有灵顿之分的 之所以有调高灵一说 是老台钓的钓目是固定的两目 所以调的越高 线组越灵敏 至于后来出来了调低灵 完全是在钓轻口鲫鱼时 调低利用漂尾更细的部位来求得更大的动作 是人们的一种习惯说法。
那么调多少钓多少灵?多少顿?我理解也为小漂灵
何为灵,何为顿,很简单双钩饵离底为灵,从灵到顿的过程;也就是双钩饵从离底到下钩饵轻触底-重触底-完全倒下,在到上钩而触底,直至双钩饵重完全被底承载...。以上的整个过程就是从灵到顿的体现,浮漂的涨和降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双钩饵触底的状态《也就是说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决定着灵和钝》。什么调高灵,调底灵,大部分人连钩饵在水底的状态是什么情况都不清楚,就凭借着浮漂在水面的目数多少来说灵顿。完全是在猜测和想象中钓鱼。举个例子;有人调9钓1结果水底状态是下钩躺底,上钩触底,另一人调9钓3,结果钩饵在水底状态是下钩触底,上钩离底。很明显调9钓3的钩饵在水底的状态要比调9钓1的要灵敏,因为这时调9钓3的状态更容易产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