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镇1楼
图片来自:塞外小绵羊的百度相册
图片来自:塞外小绵羊的百度相册
技术贴笑话镇2楼:钓吧公益告知——及早戒烟会减轻身体危害,能祝您多钓鱼2007年8月,北京红栌山庄,首届全国#$%#^&精英赛预选赛第二场,大鲫鱼,比赛开始倒计时,一钓手嘴刁香烟,戴着墨镜,搓饵挂钩,蓄势待发,总之酷必百分百。开赛哨响,首发命中,飞鱼动作偏大,接鱼瞬间嘴上烟头烫断大线,愤怒之际本想吐掉口中香烟,不巧烟头粘在了嘴边,烫了下巴,疼痛之际用手急忙打掉粘在嘴边的烟头,动作依旧偏大,连带饵盘上的饵团打飞出去,此钓手虽屡屡动作偏大但反应极快,另一只握杆的手猛然伸出去抢接住饵团,由于身体前倾过度,重心失衡,大头朝下,亲自打窝儿,手中钓竿没有撒开,戳到池底一分为二,落水前由于身体压了炮台,导致钓箱随后而至,真所谓屋漏又遇连阴雨,落池下箱,但是整套动作前后不足3秒,可谓一气呵成,优美自然以及左右钓手直接笑翻。最后多句解释:这个倒霉的人不是我。
好了,轻松一下进入正题,否则有水B嫌疑,此贴所含理论经个人实践检验,正和钓无定法,适者为佳的理论,初学者可慢慢体会,钓鱼没有一口吃成胖子的神仙,本人最多也就算个徒弟级别的,老手多提看法见解,和气交流,严禁酒后回帖,政治领域意识形态的斗争可以你死我活,但技术交流应百家齐名,和气进步,钓鱼的理论一定要回归实践,物理定式只会禁锢自身,导致技术停滞不前。午饭后进行交流[attach]352283[/attach]图片来自:塞外小绵羊的百度相册
[attach]352284[/attach]
小绵羊你这是?
哟…笑话不错
铅皮好重啊
吃饭挺积极啊[attach]352285[/attach]
座等更新
等待更新
用漂选择[attach]352286[/attach]图片来自:塞外小绵羊的百度相册一、先辨鱼情选大小,钩饵定漂论。小鱼用小,大鱼用大,鱼快用大,鱼慢用小,生口用大便于操作,乱口偏大易于定层,滑口用小利于抓真实小口。以上情况当然得综合评判得出选择。其比较直观的好办法是:以钩的大小选择浮漂的大小(漂型后面再说)1、理论基础:完整的钓组在水中,浮漂主要提供向上的浮力(这里讲浮力指综合掉其自身重力以后产生的浮力),而这个浮力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分配,一是铅坠、二是钩饵,而实践中铅坠与钩饵之间的重量分配比例十分重要,甚至比什么钓灵钓钝等等都重要。打个比方:浮漂选定以后,钩用得大了,饵料重了,那么铅坠就得轻,其实这时候才是有真正意义的灵敏,反之钩饵小了轻了,铅坠就得大,这时候下面会稍显迟钝,在过激的情况下甚至造成找地困难。2、根据鱼情先选择钓钩的大小。大鱼用大钩,小鱼用小钩,鱼猛可偏大,鱼弱可偏小,滑口要偏大,生口正常钓,快鱼可偏大,慢鱼正常钓,当然还有滑糗用细条大号等等很多规律。3、基于以上两点,针对预期的鱼情选定钩子的大小后,再结合预期饵料的大小轻重开始选定浮漂的大小,钩子用大当然浮漂不能太小,不然池底钩子太忽悠(钩饵分配的重量较多,其状态的改变对整个钓组平衡干扰较严重,造成浮漂忽忽悠悠动作太多),反之钩子小浮漂不能过大,不然钩饵被向上牵引得过明显,找底困难不说可能会导致鱼吸食困难和浮漂反应迟钝的同时出现。现基本完成了漂大小的选择理论,但是世界上的事往往物极必反,一切理论在疯狂而又善变的现实中显得苍白无力,在实践中,针对极端的鱼情也可把以上理论推到逆行,这就是所谓的“该变则变”比如说: 池底很脏,虚层很厚的竞技池塘,用大漂小钩(相对而论)反而能把线组底部控制住,拉的住,往往钓得很好;而在小杂鱼很多的野外环境,包括鱼层混乱的池塘,选用小漂大钩反而能把鱼层死死摁住,钓得稳,收货得大。(漂型选择后续)
好!技术贴!顶!
顶绵羊一目,已阅绵羊真容,貌似秘籍专卖!
二、漂型选择首先纠正:1、什么样的漂钓什么样的鱼都是大家通过经验和理论相对而言的,不能绝对化;2、“贵在读懂一支漂,不要用的杂”说法也不合适,只要你多积累多实践,各种漂型可谓拿来即用,其语言并没有传说的复杂。3、有的钓友问“怎样过滤假口?什么口才打?如何抓’入口’等等”,不能否认,的确有些信号中鱼率较高,有些信号中鱼率低,但是事实上这是一些列因素的综合效应,口真不真,不能完全反应在浮漂上,和饵料的状态、线组的设置、钓层的控制等等关系十分密切。其次肯定:1、读漂除了用眼,还要用心,因为有些动作的确是看不出来的,因为有些动作根本没有出现过2、调目很关键,但在任何情况下能够确信钩饵在水下的状态则更关键3、灵敏 与 迟钝只是钓友们交流所用的代名词,实践中的调钓高低并不代表真正的灵与钝
我就喜欢这种贴,但我就一漂咋办。。[attach]352287[/attach]
讲的不错。期待后续。
铅皮阻力太大了吧
[attach]352288[/attach]
贴子非常好,主要还是各人的悟性
好贴!钓无定法,熟能生巧,随机应变!
[attach]352289[/attach]图片来自:塞外小绵羊的百度相册传统型(短脚长身)浮漂的落寞。传统漂型(图右)虽然脚短翻身应该不慢,但浮力不够集中,相同体积表面积较大,所以在实践中翻身下行显得“肉”,此漂(右)底钓滑口小鱼很犀利的说法 近年来也在实践中被质疑,其实硬尾漂、短身漂打滑鱼照样很强,随着钓鱼人实战经验的积累,时代的变迁,针对滑口有了更新的认识,长脚虽翻身慢,但如果调的合适,可谓翻身后钩饵已基本到位,一方面可以压住蠢蠢欲动的鱼层,一方面又可全面发挥整条子线的确定区域摆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