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喜欢鱼,好象天生此生与鱼结下深厚的渊源。10岁以前,那时候还是生产队的时候。夏天每次天下大雨,总是跑到田埂上漫水的地方去捉泥鳅和小鱼,一个早上能捉一笆篓泥鳅,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捉到几条小鲫鱼,那种感觉跟现在遇过天晴出去钓了几斤鲫鱼那感觉很类似。有次在一被洪水冲跨的田埂边捉到了一条半斤大的鲤鱼,回家还被邻居羡慕了一把,那感觉就跟今天弄到大物一样。上小学的时候,生产队有口10多亩的蓄水塘,每年生产队都放些鱼苗,但不喂养,鱼自然生长,到夏天灌溉完庄稼之后,水浅了,生产队总会选一个天气好的日子,通知全生产队的人前去捉鱼,谁捉到的鱼就归自己,只是生产队要登记一下重量,一便年底决算有数据。那时候我父亲不在家,母亲不会捉鱼,每次捉鱼的时候我家就我一个人去,大鱼是捉不到的,就拿着一个撮箕到塘里去捞被混水呛得浮头的小鲫鱼,这些小鲫鱼大人们是看都不看的,他们追逐的对象是那些大草鱼、大鲤鱼和大头鲢。有次一条大鱼冲着我过来了,我用撮箕一捞,鱼没捞着,自己却被撞得人仰马翻,还好,农村的孩子从小在水里泡大,水性是不成问题的,没被淹着。每次看着别人家捉到大鱼开心的回家,我却只捉到两三斤小鲫鱼,那时候只怨自己父亲不在家,没大鱼吃,但回家母亲还是很开心的,两三斤小鲫鱼在那个年代也是很丰盛的一餐了。
我小的时候,父亲在当时的社办企业,说企业,其实就是一些小作坊,比如油坊、米厂、小酒厂、农机站这些农村常见的小加工点,因为父亲是管理人员,星期天还是有空闲时间的,父亲也很喜欢钓鱼的,而且父亲的钓鱼装备在当时来说还是比较好的,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台钓,即便有,你也敢用台湾钓,会被人抓起来的。父亲的鱼杆是那种细长的斑竹杆,在每个竹节处都用火烤过,鱼杆很直,韧性很好。鱼线一般都比较粗,可能有今天的3号线那么粗,那时候做鱼线的工艺可能只能做这么粗的,细的做不了,漂是7星漂,用的高粱杆或者鹅毛杆做的。钩坠是传统钓,但不是朝天钩。另外父亲还有一根很精致的“车杆”,“车杆”其实就是今天的矶杆或者前打杆的原形,当时是没有这种杆卖的,都是父亲自己设计的,杆身是坚韧的竹杆,线轮是用木头做的防线轮,比较大,也比较简单,但很好用,出线绝对流畅,溜鱼也很方便。另外父亲还有一根“抬钓杆”,这是西南三省的一种地方特产,即便在今天,其他地方也不多见,钓鱼之家论坛上我看见出现过两次,我的第一篇帖子《钓鱼方法知多少》里面有介绍。父亲的钓技在当时来说是很高的,经常钓到鲫鱼、鲤鱼、草鱼、乌鱼(黑鱼)、有时候还能钓到王八。那时候黄鳝是很大的,父亲钓到过2斤多的野生黄鳝。在父亲的熏陶下,我很小就对钓鱼有感性认识,有时候也偷偷的用父亲的手杆溜到学校旁边的水库里去钓钓小参条,那时候小孩钓鱼只知道用蚯蚓。
从初中到大学毕业,离家比较远,一直未有什么机会再碰鱼杆,只有几次放暑假去姑姑家,姑姑对我说如果想吃鱼就自己到她家的鱼塘去钓。姑姑家的鱼杆是非常简陋的,就是一根竹竿上栓了跟很粗的鱼线,装上高粱杆、牙膏皮做的坠子和一个大约有7号的大钩。但鱼塘鱼多,当时也不知道钓鱼还有什么灵敏不灵敏,用一个小时就能钓好多条大鲤鱼,够吃就不钓了。
在姑姑家玩的时候,经常碰到城里喜欢钓鱼的人到她家钓鱼,那时候城里人到农家钓鱼是很受欢迎的,他们来的时候跟姑姑家打声招呼,然后就去钓,如果要吃中午饭,就说一声,然后姑姑家就象来亲戚一样操办一上午,非常丰盛的农家饭,只收10元一个人,钓上的鱼每斤比市场上高1元。那时候商品饵还不流行,我看见他们钓草鱼都是用南瓜的嫩尖,不用坠,直接挂钩扔在水面上就轻松的钓到大草鱼了。如果钓得多了,连中午的饭钱都不用掏。现在看来,那时候的人真纯真。
工作以后,来到江苏,第一次钓鱼是参加单位一年一度的钓鱼比赛,说是比赛,其实就是单位联系一个鱼塘,单位愿意去的人就报名,交5元钱的所谓钓鱼费,其实都买成快餐又发给了大家。那时候我花了2元钱卖了根竹子的鱼杆,一元钱买了副钩线,5毛钱买袋蚯蚓,就跟着单位大客车出发了,两三辆大客车同时出发,100多人的队伍,到塘边密密麻麻的布满了人和杆,这次我钓了4条半斤的鲫鱼1条3斤的草鱼,算是满载而归。
就在那年下半年,认识了我的老婆,第2年,还是因为要参加单位的钓鱼比赛,老婆花50元买了根7米2的很重的玻璃钢鱼杆,这在当时,已经是奢侈品了。于是每年我都参加单位这一年一次的钓鱼比赛。后来老婆他们单位组织了几次钓鱼活动,每次都邀请我参加,因为都是在鱼塘钓,尽管装备简陋,但总是能钓很多鱼,慢慢的喜欢上了钓鱼,2000年参加了单位的钓鱼协会,其实这个协会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了,我到单位以前就已经有了,只是我一直都没参加。参加协会以后,老婆又托人帮我弄了一套传统钓装备,包括鱼杆、鱼线、抄网、简易的凳子、地插、和钓鱼包。这个时候我这套装备在协会已经算中上了,有个别人比我好,大部分人还不如我呢。每年协会都组织十几次活动,都是塘钓,也正是在参加协会活动的这些年,我的钓技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次再参加单位一年一度的钓鱼比赛的时候,协会的十来个钓友基本上都是钓得最多的。
接触台钓,也是近几年的事情,一开始很不以为然,也不当一会事,后来看见协会一小伙在短短的一年里钓技提升到全协会最高水平,开始去琢磨台钓的原理和装备,饵料也开始发生变化,装备也在一件件的增加,几年下来,对台钓常用的技巧和原理、饵料搭配也基本熟悉。最近两三年钓鱼兴致也日益高涨,除参加协会活动外,经常外出夜钓,一周不钓鱼就浑身不自在,即便钓不到扛着杆子到水边上走一圈也高兴,今年还去过几次夜钓。看来,我中毒了,而且在逐渐加深。
但我很清楚,虽中毒,头脑还算清醒,没到发烧的地步,玩台钓,但不迷信也不搬教条,夜钓的时候很多时间也玩传统钓,没出现那种玩了台钓就彻底与传统钓决裂的感觉,也没出现不比效果先比装备的变态心理,商品饵我也买不少,但那是根据我自己的感觉和需要来买,还没到被商家忽悠到迷信的地步。
说真的,自从接触台钓以来的这些年,我的传统钓水平也提高了很多,窝打好了,在野外上鱼的速度一点都不比台钓慢。我个人感觉台钓和传统钓对我来说都同样重要,我都喜欢,有时候我用台钓先组装蚯蚓红虫起鱼也非常好,传统钓的时候,也经常用商品饵聚鱼。在我手里,传统钓和台钓,就象手杆与海杆同时并举那么和谐,象左手和右手那么相互配合,我想这种感觉是正确的,因此我认为我目前钓鱼的心态是很健康的。
下一步的目标,弄一根质量好一点的前打杆,进一步把传统钓的优势和台钓的优势都集中到上面,减少包的重量,增加对鱼的理解和钓鱼方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