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坠滑铅线组
滑铅是应对走水,小鱼截口闹漂的好办法,可是滑铅钓的是极钝,滑铅钓2目,等于鱼吃口的力量要大于(浮漂产生的最大浮力-2目)浮漂才会产生漂象,遇到鱼吃口不生猛(尤其鲫鱼),那么滑铅就失去了意义(鱼吃饵漂不动),这里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双坠滑铅法,利用一个铅坠平衡掉浮漂大部分的浮力,来减小鱼吃口的阻力,在走水严重时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主线上两个铅坠,上坠上铅皮,下坠不上铅皮,然后底浮调漂(不带钩带钩都一样无影响),调4目,然后下坠加铅皮(上坠的1倍或者更多,保证下坠到底),然后挂短子线(对折后5-10公分),将下铅坠上方的太空豆像上推5-7公分,上坠两个太空豆锁死,两坠距离30-50公分然后挂饵推漂钓2目即可(选用吃铅量很小的细身漂),有人问调8目10目行不行,当然可以,不过灵敏度差,因为上坠铅皮用来平衡浮漂浮力,没有上坠时浮漂的浮力(钓2目则最大浮力-2目)全部在向上牵引铅坠但是拉不动,鱼吃饵就必须客服浮漂产生的浮力才会拉动浮漂,上坠调4目,钓2目,那浮漂产生的浮力被下坠平衡掉了,还剩2目上拉下坠,鱼只需要客服2目的浮力就可以拉动铅坠产生漂象,所以当然调目和钓目越接近越好,但是不能太接近(避免误差造成上坠直接坠底,这样就尴尬了), 上坠调4钓2,上坠钓3钓1都可以,另外鄙视下网上的所谓的经验,真是网络无真经,说上两个铅坠是为了蹦直主线让浮漂信号更灵敏,我就呵呵呵呵呵了,那么传统的滑铅铅坠到底然后浮漂全部浮力上拉主线主线不是蹦的更直更灵敏?还有说选择短身漂,短身漂漂身直径都粗,漂身横截面大,牵动浮漂下沉时浮漂漂身产生的阻力大,浮漂灵敏度就不如长身细身漂,还有的说增加一个铅坠是为了曾加线组重量,这样线组整体重量大,惯性大,有动作时动作也大,我又呵呵呵呵呵了,什么是惯性?保持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浮漂和线组稳定不动就是静止,自重越大,惯性越大,让它们动起来所需要的力气(鱼的吃口力气)也越大。如果惯性越大越好,干脆用个吃铅6克的浮漂钓不灵不顿不是一样可以快速到底?双铅坠,上坠调4目锁死用来平衡掉浮漂大部分浮力,下坠重铅打开太空豆用来抗走水和固定钩饵位置,同时保证下坠不阻挡鱼吃口。上坠调3-4目钓1-2目,子线短,漂吃铅小且身板细就这么简单,灵敏度和同样的浮漂调4钓2但是饵重过重差不多——不如正常情况下的钓灵或不灵不顿,但是走水严重时是没办法中的好办法。上图是自己绑的双坠主线,因为滑铅操作简单,所以漂座旁边太空豆打的都少,下面是平时用的正常主线
最后讲一下浮漂灵敏度的问题,其实取决因素有三个1.漂尾浮力(钓目产生的浮力)——细尾优于正常尾,正常尾优于加粗尾,加粗尾优于三角尾什么的2.漂型,细长身优于枣核短身——你说锥子型的木头在水里容易客服阻力还是椭圆醒木头容易客服水的阻力?答案显而易见网上说什么的都有,我也是醉了。3.吃铅量与吃铅比——这两个要放在一起看,具体就是浮漂自重和吃铅量,加一起就是浮漂自重和线组配重,二者之和越小越好,浮漂和线组在水里形成二力平衡而静止,这个时候惯性越小越容易打破平衡产生动作(有人说惯性大动作大,那得先动起来再说,弄个吃铅七八上十克的,鲫鱼吃口压根拉不动线组,惯性倒是大了,怎么发挥?),所以说为什么芦苇漂灵敏,同样吃铅量芦苇自身更轻(吃铅比),体积可以做的更小,更纤细,所以拉动他的阻力就更小,所以芦苇漂多是细长身小吃铅量,枣核型行程漂很少见,求的就是极致的灵敏度。有人说铅坠到底了鱼看的见会警惕,拜托你说这话让朝天钩何以立足?最后一句总结,网络无真经,啥事还得自己动脑筋!钓鱼是个技术活,需要琢磨,而不是背书一样的,百度一下看几篇所谓的经验水平就可以提高的。
写的很详细,很好。如果有实践数据更好
没调漂桶
没有工具,实际具体数据很难测试的,但是双铅坠比单铅坠灵敏是肯定的,而且灵的多
非常赞,很多网上的所谓教程都是误导人,楼主这个干货,仔细看完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