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最开心的就是有钓上鱼,钓上大鱼,不开心的就是没有鱼获,空军而回,但是有比空军更不开心的应该是鱼脱钩、切线,如果是大鱼脱钩、切线,估计就不是不开心,是伤心了。
鱼脱钩的因素,我个人认为大多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块。
第一种,外因,竿子过硬、线组搭配问题
我们知道,上鱼的时候是通过提竿,通过竿子将上提的拉力传导到主线、子线、钩,这个顺序,如果打个比方,就有点像起重机吊重物,但是因为起重机的吊臂和钢索到活动,因为重量、体积巨大,相互作用力几乎表现为静态,所以看不见巨大的之抖动,而鱼竿、鱼线、鱼三者之间完全是动态反应,无法像起重机一样只要上升的拉力以及钢索的剪力值只要大于货物的重量值,就肯定不会断。
但是钓鱼是个动态过程,鱼竿、鱼线所能标注的都是静态值,所以如果竿子太硬,导致鱼挣扎的时候产生的拉力和鱼线、竿稍之间没缓存或者缓冲很少,切线的可能是非常大的。所以除了黑坑钓鱼,我们一般建议在野钓中尽量选择三七偏二八的竿子,不是说软就一定比硬要好,但是软竿不易断,也不容易切线 这是真的。
再一个就是线组,有经验的钓友一般都会确定目标鱼,然后备上几组辅鱼线组。鱼线过粗容易惊鱼,还容易形成挡口,过细切线脱钩那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多大的子线搭配比较合理呢?我的经验是目标鱼的体重x子线打结拉力值的2/3,而主线大于一倍子线线号。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要钓的目标鱼大约是2~3斤的鲤鱼,我们以3斤为基本参数,2/3就是2斤,也就是1kg左右,对照同行的拉力值表,可以得出0.6、0.8两个线号的拉力值最为接近,那么技术好的就可以选择0.6的子线,手生一点的,就可以选择0.8的线号做子线,主线相应的可以选择1.2或者是1.5即可。当然,这是个参照,等技术上来了,肯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个因素,我称之为内因,就是钩的原因了。以前鱼钩都是有倒刺的,现在又开始流行无倒刺的,到底有无倒刺是否在脱钩的比例上有太大的区别,我个人观点是没有的。
都知道的是钩号过大鱼不容易吃口,假漂会比较多,钩号过小,容易跑鱼,选择正确的钩号肯定比自己瞎碰要好很多,至于钓什么鱼选什么钩,我今天不多说了。
我说鱼脱钩属于内因,一个可能是钩号不对,另一个则因为绑钩不牢、子线弯曲、绑钩方向不对导致的鱼脱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钩柄处缠绕6~8圈,均匀,子线出线端应该在钩柄前面,也就是钩门内。绑不牢脱钩很常见,子线出线不对则是很容易伤线,从而导致脱钩,所以归结为内因。
总结:经验都是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只要我们经常练手,总会慢慢的变成钓鱼的老鸟!
学习了
相互学习
嗯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