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如何因时因地因鱼配制鱼饵

渔我同樂_钓年华2016-10-20 22:13:56

不同的鱼,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环境,爱吃的饵料是不同的。所以,选配鱼饵,要因时、因地、因鱼制宜,灵活运用。

(一)因时制宜

鱼类摄食,都有明显的季节性。草鱼是草食性鱼类,它爱吃草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早春时节,冰河刚解冻时,蛰伏了一冬的草鱼,也“饥不择食”,水底的红虫和泥里的蚯蚓也成了它爱吃的饵食。所以,早春用红虫、蚯蚓做饵,钓草鱼很好。到了初夏,水生植物刚吐出嫩芽,草鱼有了对口味的食物,若再用红虫、蚯蚓去钓它,就不上钩了;这时,钓草鱼最好的饵是陆地草的嫩芽、水草的嫩叶和芦苇芯。到了盛夏,自然环境中各种植物都长老了,纤维硬化,草鱼这时也不爱吃草、菜饵了,这时用粮食类加工制成的经过发酵略带酸味的糟食饵去钓它,可收奇效。到了初秋,自然环境中各种草虫活跃,在周围有农田的水域,落水的草虫成了草鱼的天然饵食,这时用蚂蚱、油葫芦、蜻蜓作钓饵钓草鱼,效果最佳。其他鱼类也有类似情况:鲫鱼和鲤鱼,虽然食性很广,但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的需求。早春二月寒水垂钓或凿冰垂钓,非红虫不咬钩;阳春三月以后直到深秋,蚯蚓是最佳钓饵,夏季则面食和糟食受青睐。海水鱼吃荤不吃素,所以,对钓饵的选择季节性不明显,一年四季用荤饵都有效,其中,尤其是活鱼活虾,是钓海水鱼的最佳钓饵。

(二)因地制宜

水域,是鱼类生存的环境。这个环境里有些什么天然饵料,对鱼的嗜食性有决定性的影响。这就是俗话说的“什么地方的鱼,爱吃什么地方的食”。譬如:北方人的主食是馒头、窝窝头,北方的鱼也爱吃面食和玉米面制成的饵食;南方人主食是大米,南方鱼也爱吃米饭粒、年糕粒。有人用窝头在杭州西湖钓鱼,大鱼不吃,连小鱼也不咬钩;天府之国四川多产红薯(白薯、山芋),重庆、成都一带人钓鱼,红薯饵最能收奇效;藏区同胞爱吃酥油糌粑,在藏族某些地方钓鱼,酥油糌粑是最佳钓饵;海南岛产木薯,在海南岛钓鱼,木薯是上等饵料。鱼类也因地区不同,对饵料有所偏爱。例如:在云南滇池钓高背鲫,米饭粒、蚕豆粉饵最有效;广东、广西的须鲫,喜食水生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东北地区的银鲫和松花湖的野鲫,都喜食红蚯蚓和面食。钓海水鱼也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例如:选择蓝元鲹钓海鳗,只能在浙江的北部近海、福建近海采集,而不要在黄海中北部和渤海海区采集,因为这两个海区没有蓝元鲹分布。如选金乌贼钓黑鲷鱼,若在东海垂钓,则应改用曼氏无针乌贼,因为东海海区金乌贼稀少,而盛产曼氏无针乌贼。

(三)因鱼制宜

根据鱼的食性配饵,是多数钓者都懂得的道理。但同样一种鱼,在甲地用这种饵上钩率很高,而换到乙地去钓,可能一条鱼也钓不到。这就要费点功夫去研究了。这一点,在钓鲢鱼和鳙鱼饵的炮制上,更为突出。从食性上看,鲢鱼和鳙鱼都是浮游生物食性,只不过前者偏重于摄食浮游植物,后者偏重于摄食浮游动物。但是养殖它们的渔场,池塘的水质肥瘦不同,使它们的口味也不一样。例如:以肥水养鱼的池塘,常往塘里施放大量粪肥,使塘里肥料充足,浮游生物生长很快。这种肥水池塘里的水有一般腥臭味,在这种肥水塘钓鲢鱼、鳙鱼,若用普通的发酵时间短只有淡酸味的钓饵钓鲢鱼、鳙鱼,因为饵味太淡,在肥水水域生活的鲢鱼、鳙鱼嗅觉已麻痹了,闻不到酸味很淡的饵味,不会去喝食,根本钓不到它们;必须增强饵的酸臭味,才能奏效。可是,换了一个地方,那里不是以投粪肥水喂鱼的肥水池塘,而是投以粮食类饵料喂鱼,水质不肥,如果仍用酸臭味很浓的饵去钓鲢鱼、鳙鱼,即使把饵送到它们嘴边,也不上钩。这就要根据水质肥瘦的情况,调整饵的酸臭味浓度,才能奏效。例如:一些渔场都是混合放养鲤鱼、草鱼、鲢鱼、鳙鱼,公开卖票钓鱼的钓场。那里喂鱼,是投放以麦麸、豆饼粉、干面粉、玉米粉混合的干粉料,没有经过高温发酵,也不加水调拌。将干粉用勺子撒入池塘,鲢鱼、鳙鱼在干粉料飘落过程中连汤带水喝食的。这两个渔场,水都很瘦,钓鲢鱼、鳙鱼用浓酸味饵钓不到,改用淡酸味饵,上钩率很高。用筛细的麸子加些普通面粉做黏合饵,再加点蒸熟的窝窝头拌匀,使饵能攥成团,挂飞钩垂钓,效果特别好。这种饵没有一点酸味,鲢鱼、鳙鱼的上钩率比用淡酸味饵还高。这一新情况,使笔者改变了钓鲢鱼、鳙鱼必须用酸味饵的认识。实践证明,在长期用麸皮、玉米面、干面粉为主的干粉料喂鱼的渔场,鲢鱼、鳙鱼在瘦水的环境中生活,浮游生物十分缺乏,也被迫吸食干粉饲料飘落形成的雾状细粒,久而久之就改变了食性。用没有酸味的麸皮、干玉米粉、干面粉捏成的饵团,也能钓到鲢鱼、鳙鱼了。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