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钓鱼方面的问题
——从“菜鸟”到“高手”
一、线组的搭配
1.线的选择。由于天气在渐渐变冷,鱼的活力也变得越来越弱,在鱼线方便应该用细线,细线的信号传输比较灵敏,又容易切水,并且细线绑钩更有利于鱼把饵料吞入口中,所以主线应该用线号1.0以下的,子线应该用0.6以下的,这里有两个选择,主1.0子0.6、主0.8子0.4,我一年四季用主1.0子0.6的,建议用“美人鱼”牌子的,大概40元一盘(50米),买一盘主线一盘子线,够用几年的,这个线虽然细,只要溜鱼得当,钓5斤的鲤鱼还是可以的,美人鱼线的线径比较标准,我亲自用螺旋测微器量过,很标准,其他牌子很多都是“涨号”线(就是为了证明线的拉力比较大,用粗一号的线冒充细线)
2.鱼钩的选择。深秋以及冬季,直到初春,由于鱼活动力小,摄食微弱,所以应该首选小钩,像3号或4号带刺或无刺金袖,1号或2号金海夕,都是非常不错的鱼钩,适合钓鲫鱼以及鲤鱼。带刺钩的优点是不容易脱钩跑鱼,容易挂蚯蚓;缺点是由于有刺,一般钩炳都较粗,刺鱼时不够锋利。无刺钩的优点是比较锋利,刺鱼快,容易摘鱼,也容易挂红虫(红虫较细,刺钩容易穿破),缺点是有时会脱钩跑鱼,但是天气寒冷的冬天,鲫鱼的挣扎力度较小,而且会经常用红虫,所以我常用3号或4号无刺金袖钩,如果用拉饵,我常用1号金海夕钩,鱼钩比袖钩坚硬。也许你会问,用小钩时,如果遇到大鱼怎么办?我的经验是,能否钓上大鱼,跟鱼钩的大小没有关系的,因为不管你用多大的钩,总不能比大鱼的嘴还大吧?如果比大鱼的鱼大,它无法吸入口中,也谈不上刺鱼啊;如果用小钩,大鱼很容易就吸入口中了,刺鱼时刺的是鱼的口腔上颌,靠鱼竿的张力把鱼溜上近岸,用抄网抄上来。
3.由于用的细线,太空豆也要跟线相对应的型号,最好用圆柱形的,两块钱一组的优质太空豆,八字环也应该用最小号的,铅皮也用宽度在一厘米以内的,浮漂选用吃铅量1克左右的(吃铅量太大的会导致整个线组不灵敏,吃铅量太小的导致鱼钩沉入水底的速度太慢,我用的是化氏银狐纳米2号和1号浮漂,8元一个,淘宝买的,一米以下的水就用1号漂,一米以上的水就用2号漂)。这样,一组适合深秋/冬季/初春使用的灵敏的线组,就搭配完成了!
二、调漂
调平水钓一目
比如你钓的水深两米,你先把浮漂往下拉,大概半米深,每个钩上挂上饵(挂的饵的大小尽量跟钓鱼时挂的饵的大小一样大),通过增减铅皮,使浮漂只露出一点点红头,这就调好了。钓的时候,通过不断的把浮漂往上拉,直到露出一目,或者一目多一点。这就是最灵敏的状态,特别适合秋冬季钓鱼,两钩之间的距离大概两厘米就行,子线长度比你的手机稍微长一点就行
还有就是空钩调漂,调一目钓二目,
比如你钓的水深两米,你先把浮漂往下拉,大概半米深,钩上不挂饵,通过增减铅皮,使浮漂只露出一目,这就调好了。钓的时候,通过不断的把浮漂往上拉,直到露出二目,或者二目多一点。这就是最灵敏的状态。
总之,钓目要比调目多一目,这样,就是一钩悬浮,一钩轻触底。
三、饵料
饵料最好不要随便搭配,会把味道调杂的,每一种商品饵都是成品,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这个就像你在饭店点了几个菜,然后混在一起,能好吃吗?但是用饵有一个原则,“天冷用腥饵,天热用香饵”,夏季用香饵,一般深秋要用腥饵,但是因为大鲫鱼还是喜欢香的,可以在腥饵里面稍微加一点香饵就行,到了冬天和春天,还是红虫最好用!我夏季和初秋就用“锦龙爆钓锦龙香版”,深秋用“锦龙爆钓腥香版+三分之一锦龙香版”或者红虫蚯蚓等荤饵,锦龙爆钓这个饵,在淘宝可以买到,大概16元一袋,到冬季和春季,我只用红虫,或者细蚯蚓,而且要用活的,这样,红虫或蚯蚓的蠕动对鲫鱼有很大的诱惑力,死的或者不能动的不能用。如果小鱼闹窝,可以用我的自制发酵酒米中的小麦粒挂钩,小毛鱼吃不动,也可能是不愿意吃,但是大鲫鱼很喜欢吃。
四、窝料
当然首选发酵酒米窝料
发酵酒米窝料,含有小米、大米、玉米渣、小麦粒,经文火炒香—酵母菌轻发酵—晒干或风干—秘方药酒泡制而成,特点:通杀鲫鱼鲤鱼,在小鱼闹窝时,可以使用窝料中的小麦粒挂钩,小鱼不吃,但不影响鲫鱼吃钩,且上钩的鲫鱼个头偏大;
另外,针对深秋以及冬季气温低,鲫鱼游动缓慢、开口小的特点,在原有制作过程基础上,加入昂贵的鲫鱼专用小药,特别制作了一款纯小黄米窝料,非常适合深秋以及冬季使用。靠合理搭配的小药和秘方药酒把鲫鱼诱惑到窝子附近,并且由于冬季鲫鱼吃口小,小黄米香,它很喜欢而且能很容易就吃到嘴里,但是由于颗粒小,总是吃不饱,就会留在窝子里一直吃;如果颗粒大了,闻着挺香,但是缺一直吃不动,狡猾一点的鱼就会离开窝子的。
我一年四季都用发酵酒米打窝,经过生物发酵的酒米有微微的天然酸甜味,对鲤鱼有很强的诱惑力。
钓鱼打窝是为了更快的把鱼诱到钓点,最好是提前打窝,如果靠抽拉饵来抽窝,不停的抽,大鱼一般很狡猾,就不会进窝
说了这么多,打字也累了
这个可以定给新手看看
楼主调漂有误区
请大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