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相是水下吃钩的指向标,同时也是水体中水情的活动的观测仪,不同的水情、鱼情,以及线组的搭配都会出现不同的浮漂的反应。在诸多的漂相反应中,还会有因为特殊情况表现出的虚假漂相,嘘嘘实惠之间,非高手不能辨认。
选择什么样的浮漂能避免假信号
在用漂方面,浮钓与底钓是有区别的,底钓一般多用瘦身漂,而浮钓一般多采用大肚子浮漂短粗胖的漂形,而且最好是翻身快的竹尾漂,“苗子”要长。
大肚漂:浮钓之所以选用大肚漂,是因为浮钓钓到的鱼基本上是“截口鱼”,下挫的信号少,上送与瘦身漂相比,大肚漂上送信号的“漂性”好。
长苗子漂:底钓为什么要选用“苗子”要长的漂呢?因为浮钓时鱼的抓钩泳层相对较“厚”,通常是鱼钩、鱼饵尚未到位,鱼已接钩了。这就要求长苗子漂早点翻身里起便于观察“停顿”等下沉的过程中鱼漂的变化。漂的苗子长,就能让我们得到更宽广的捕捉信号的过程。
一、不同的水情影响
水的深浅、肥瘦、清浊等都会对浮漂的漂相有影响的。在肥水中鱼儿无饥饿感,吃食轻微,从而导致浮漂动作小。而在瘦水则相反,瘦水中的鱼儿较饥饿,吃食猛,浮漂的动作力度、速度和幅度较大。在浅水或清水中鱼儿都是非常警惕的,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一边吃食一边注视着周围的环境,迅速吃食,迅速逃离,黑漂较多。深水或者是浅水中的鱼饵不慌不忙、送漂偏多。
二、饵料不当
饵料不当的表现很多。如饵料太软、太硬或饵料太黏、太松等等都和饵料本身的状态拖不了干系。根据环境、水情、天气的变化,饵料要根据目标鱼的变化而变化。虚实结合、软硬相宜,松散恰当,把我这三个原则可以在大多水域纵横自如。
三、线组的搭配不适应鱼情
线粗钩大钓鲫鱼,线细钩小钓鲢鳙、草鱼、鲤鱼,结果大鱼来了却爱莫能助,徒留遗憾。漂坠不匹配,尤其是新手很多见,但是老手也会出现,就是水库里用的重型装备拿到小河钓鱼,出钓前嫌麻烦,没有及时更换钓组,通常当天的空军几率较大,所以我们的钓组也得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面对诸多这种问题,多多尝试错才是成功的唯一路线。
最后还要提醒一下钓友,不同鱼类吃食的特点同样容易造成虚假漂相,会影响钓鱼人的判断及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