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有鱼无口别着急,看完这里能帮你

i小鱼儿in2016-10-15 02:53:59

重视鱼性、理性用饵、科学垂钓、讲究规则,这是垂钓的基本准备,也是打窝用饵的关键点。

窝子内鱼星四起,看着水里的鱼类掀起波澜,但就是迟迟不吃钩,这种情况就比较尴尬了。面对这种情况,就应该遵循重视鱼性、理性用饵、科学垂钓、讲究规则四大原则,理性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有鱼无口

发现窝内有鱼,但是就是不吃口时,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垂钓策略问题,而是分析是否真的有鱼。鱼星、波澜、食物碎屑,造成它们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有鱼而已。水下腐殖质的气泡、小鱼小虾活动、饵料雾化过度都可能给人以错觉,以为有鱼入窝。

接下来再分析钓组问题,是否过钝,有鱼讯没有发现,或者风浪问题,干扰了钓鱼人观察鱼口,最后才是确定窝内有鱼,却没有吃钩,这种情况下,八成是饵料不对口造成。

第一:饵料雾化太好,它们在水中雾化范围过大,速度过快,造成窝子浑浊,鱼类找不到钓饵,或者入窝却吃不到食物,游动一番后,只得离开。这时,应该及时的控制雾化,增强留鱼效果。

第二:味型过重。秋季常用浓香浓腥饵料,但有时也会弄巧成拙,太过于浓重,会造成引诱鱼种过多,干扰了鱼类在窝内的活动,看似一群鱼类,却都在试探,抗拒,吃口寥寥。这时,最好重新调整配方,降低小药的比重。

第三:窝料过多。这是一个常见问题,窝料用的太多了,鱼类是留住了,但也吃饱了,再看到钓饵,就难吃口了。另外,窝料过多,在一定面积内占比过高,氧气消耗量大,鱼类也不喜欢入窝。

第四:鱼饵不对口。无论是鱼饵的味型、状态,只要不对口,都不会有鱼上钩。尤其是在鱼塘垂钓时,滑口鱼多,它们还比较挑剔,饵料过重、过硬、过散、过腥,都可能造成不开口。

第五:酱层底严重。酱层底会干扰饵料入水后的效果,过厚的酱层地,饵料陷入其中,味道传不出来,自然难以上鱼。改变垂钓策略,由底钓变为触底钓或半水钓。

第六:钓组不协调。子线过粗、铅坠过大、浮漂过于明显等,一系列的动态,都存在着干扰鱼口,阻碍上鱼的可能性。

第七:鱼层变化或鱼类手惊。这两个原因其实很难判断,毕竟我们不是鱼,但可以尝试性的调整,改变水层或钓点,尝试鱼类的变化特点,寻找最切实的鱼口。

状态相同饵料团做法

使用量杯,或大小一致的容器,最好有刻度尺,选择同等的尺度,稍稍压实,准确测量饵料用量。

然后倒入一个容器盆中,均匀的铺开,厚薄一致,避免盆地的高低不平现象。

然后,用量杯选取合适水量,顺着某一个方向摇动,调和搅拌均匀饵料,保证饵料的吸水均匀,静静的等待它们吸水膨胀。

用手指将其翻起、在放置一会,让底部膨胀较慢饵料二次膨胀,然后取出一小团,揉搓成饵。

这一过程中,饵料的加水量最为关键,加水的多少,是饵料未来软硬度的直接指标。除此之外,若是拉饵,还需要考虑拉丝的比例。想要慢雾化,就轻轻拍打一番,提升黏度。想要短丝拉饵,就把饵料打散一些,反之,多加一些拉丝粉,可以将拉丝纤维延长。

饵料制作虽然不似实验室实验精确,但是也要科学合理,做好的饵料不要急于揉搓成团,到了钓位再开始也不迟,太早了,会干扰饵料状态。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说得好

很久以前合肥

扯淡

很久以前合肥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